北洋水师在黄海大东沟之所以用横阵迎敌,这是因为北洋战舰的主炮都在舰艏,唯有横阵舰艏对敌,才能最好的发挥火力,而实际上甲午之时,无论是铁甲舰还是巡洋舰,都已经进入了主炮在侧舷进行射击的时代,由于北洋战舰几乎全部都是1890年以前的老式产品,又没有及时的进行火炮的升级换装,导致北洋水师不得不以落后的横阵来对付日联合舰队的纵队。 大东沟的浪涛卷着煤烟味翻涌时,丁汝昌或许想起了28年前的利萨海战——奥匈舰队用横阵冲散意大利纵队的画面,正躺在他案头泛黄的《海战新论》里。这册1884年译自英国的海军教材,书页间还夹着琅威理留下的批注:"横阵需速,若龟行则成活靶。"可定远舰的蒸汽机早已锈蚀,航速比日本新锐舰慢了整整4节,活像拖着铁锚冲锋的巨兽。 日本舰队参谋平山藤次郎举着望远镜冷笑:"清国人的阵型,像极了唐朝的陌刀方阵。"他说的没错,北洋横阵确如冷兵器时代的遗存。当吉野号的152毫米速射炮每分钟倾泻8发炮弹时,定远的305毫米巨炮才堪堪完成装填——这尊需要12人操作的钢铁怪物,发射间隙足够日舰完成三次战术机动。更荒诞的是,横阵要求的"舰首向敌"使镇远舰主炮射界被前桅遮挡,活生生把杀器变成了摆设。 阵型背后的腐朽早已渗入龙骨。1888年北洋成军后,闽系军官把持的舰队再未更新武备。旅顺船坞的账本里,克虏伯炮的维护费被挪去修建丁汝昌的商铺,汉纳根设计的炮台只顾面海,后路门户大开。最刺眼的对比藏在弹药舱:日舰配备的苦味酸炸药能烧穿钢甲,而北洋的实心弹击中西京丸时,竟被甲板弹起坠海,活像孩童掷。 当赤城号拖着浓烟逃窜时,来远舰的水手们突然嗅到焦糊味——不是敌舰燃烧,而是自家甲板堆积的木质隔墙着了火。这些为应付检阅临时刷漆的木头,此刻成了最好的助燃剂。更绝望的发现来自底舱:截堵水门的橡皮年久脆化,管带们不得不用棉被裹着身子堵漏,任由咸腥的海水灌进喉咙。 黄海的落日染红了邓世昌的衣襟,这位留英归来的管带至死保持着舰首向敌的姿态。他的致远舰像一柄折断的唐刀,刺入波涛的刹那,映出了整个时代的踉跄——既要挥刀向列强,又斩不断身后的腐木虬枝。
北洋水师在黄海大东沟之所以用横阵迎敌,这是因为北洋战舰的主炮都在舰艏,唯有横阵舰
崆峒古韵长
2025-04-13 22:17:19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