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钱学森在96岁庆生的时候,寿宴现场宾客云集。突然,他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一位白发老奶奶,于是走上前去,语气微微颤抖地问:您还好吗?您有几个孩子?没想到,老奶奶的回答让他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2007年,钱学森96岁生日那天,宴会上宾客如云,大家举杯庆祝,热闹得不得了。 钱学森却瞧见角落里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他缓缓站起,走到老人跟前,握住她微微颤抖的手,温柔地问道:您还好吗?您有几个孩子?老人的回答让钱学森瞬间泪如雨下,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感动容。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李佩。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李佩毫不畏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战胜了种种困难,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 在北大,她的成绩特别优秀,后来还去了美国,选了康奈尔大学研究语言学。在那儿,她的眼界打开了不少,对世界的认识也愈加深刻。 恰恰是在美国,她的命运和郭永怀拉上了关系。 郭永怀同样是一位心怀学术理想、热爱祖国的年轻人,他们在志向和理想方面产生了共鸣。没过多久,俩人就暗生情愫,互相吸引。 夜深人静时,他们常常并肩坐着,聊着彼此的理想和国家的未来,分享对学术的热情以及对祖国的忠诚。每一次的交流都让他们的心更加贴近。 最后,他们发誓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郭永怀常常和李佩聊起他的好朋友钱学森,时常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是个了不起的火箭专家。在郭永怀的嘴里,钱学森不仅仅是科研上的榜样,更是他的亲密朋友和灵感来源。 李佩对钱学森的看法主要是听郭永怀的夸奖,但她并没意识到,自己老公和钱学森的友情比她想的要更深厚。 这个秘密在李佩和郭永怀的相处中慢慢显露出来。其实,郭永怀和钱学森的友谊早在他们一起留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 当时,他们在冯卡门教授的带领下,合作攻克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一系列难题。 这两个人在科研上的配合真是默契得很,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也变得愈加深厚。 1949年,钱学森和他的夫人特意从美国赶来拜访郭永怀和李佩。 四个人聚在一起,那气氛真是特别温暖、愉快。郭永怀和钱学森这两位科学家,依旧像从前那样兴致勃勃地聊着科研的进展,分享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激烈地碰撞着思想。 李佩和钱学森的夫人也在一边热情地聊着天,偶尔提起一些琐碎的日常小事,俩人的笑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欢快。 那天的聊天真是涵盖了科技、人生各个方面,青春与理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欢声笑语中愈发加深。 这次聚会,不仅让李佩更加明白了丈夫和钱学森之间那份深厚的友谊,还让她体会到了一种超越学术的情感联系。 到了五十年代,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美国对掌握先进技术的中国科学家监控力度不断加大,钱学森想回国的路变得特别艰难,让他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失望。 郭永怀虽然也遇到类似的麻烦,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他一边安慰朋友,一边鼓励朋友不要轻言放弃。 在那段艰难的时光,为了让钱学森能暂时摆脱心中的烦恼,郭永怀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前往加州理工学院,俩人一同投身科研。尽管面临困境,这对挚友的互相支持反而让他们的友谊愈加牢不可破,愈加珍贵。 经过长时间的奋斗,1955年,钱学森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回到了祖国。他心里高兴得要命,立马给郭永怀写了封信,信里详细描述了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并诚挚地邀请郭永怀尽快回国。 1956年,郭永怀终于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虽然钱学森因为工作忙碌,没法亲自去迎接,但他特别委托朋友带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信中满是对老友回归的高兴和欣慰。 回国后,郭永怀立马投入到国家的两弹一星项目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他的妻子李佩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专注于外语教学,为培养国家的科技人才出一份力。 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试验这两项辉煌成就,郭永怀为此倾注了无数心血和辛勤付出。 真让人心疼的是,郭永怀在青海的科研基地考察结束后,正准备乘飞机回北京,却不幸遇上了空难。 在飞机即将坠毁的那一刻,他用身体紧紧护住了一份极为重要的科研资料,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个悲惨的消息传来,让与郭永怀情谊深厚的钱学森先生也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悲痛,痛哭失声。 李佩强强忍着心中的沉重悲痛,把丈夫的骨灰安置在他一生所奉献的力学研究所里。 接下来,她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接过丈夫未竟的事业,努力推动中外学术交流,认真编写教材,甚至设立了奖学金。 可惜的是,命运又一次给了她重创,1997年,她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 在寿宴上,李佩说了句我现在一个孩子也没有了,让人真切感受到她人生的坎坷与辛酸。 (信息来源:钱学森传记:《钱学森:一个中国科学家的传奇》,郭永怀纪念资料:《郭永怀:一生献给科学的英雄》)
2007年,钱学森在96岁庆生的时候,寿宴现场宾客云集。突然,他注意到角落里坐着
赵霞来说事呀
2025-04-13 09:50:3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