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彪结束了晨练并回到家中,享用过热气腾腾的早餐后,他穿好外套,骑上自行车,告别妻子前往一场关键的学术会议。临行前,他叮嘱妻子说:“外头很冷,你就别出门了。”这一句话成了夫妻二人的临别遗言,因为从那刻起,陈彪便人间蒸发,再无音讯。 清晨6点半,陈彪院士如往常般结束晨练,妻子郝文英已经做好了早餐,7点整,陈院士推着那辆陪伴他二十年的凤凰牌自行车出门,临别时再三叮嘱老伴“外头冷别出门”,这句充满温情的家常话竟成了最后的诀别。 从位于中科院土壤研究所的家属院到南京大学天文系,这条3公里的路线陈彪走过不下百次。沿途要经过鼓楼广场、穿过北京东路,拐进汉口路便是南大正门。 按正常骑行速度,最迟7点20就能抵达会场,然而,当9点会议开始,主席台上始终空着那个本该作开场报告的位置。校方三次致电陈家确认,六神无主的郝文英这才惊觉丈夫已失联2小时。 南京市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即启动重大事件响应机制,刑侦专家沿着骑行路线展开地毯式搜索,警犬将沿途的绿化带、街角旮旯嗅了个遍。 鼓楼区环卫所全员出动,把方圆五公里内四十余个垃圾收集点翻查两次。玄武湖派出所调来三艘巡逻艇,用金属探测器在湖底反复扫描。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不仅陈院士音讯全无,连那辆特征明显的28寸老式自行车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社会各界的猜测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烈,有目击者称当天清晨看见黑色轿车停在鼓楼医院附近,但经查证该时段并无车辆异常停留记录。 紫金山天文台内部流传着“机密任务说”,称陈院士被紧急抽调参与国防项目,但这种说法遭到中科院官方明确否认。 最离奇的当属民间传闻将此事与两年后的南大碎尸案关联,认为两起案件存在某种神秘仪式关联,不过这种推测始终缺乏实证支撑 警方排查了陈彪院士失踪前的所有社会关系,儿子陈晓东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父子上月刚通过越洋电话讨论学术问题。 邻居反映陈院士退休后生活极其规律,每天坚持晨练、买菜、读书,从未见过可疑人员上门。 银行账户显示失踪前三个月没有大额资金流动,书房里的研究手稿整齐码放,连当天要用的会议资料都完好地装在公文包里 国际学术界对此事的关注度不亚于国内。陈彪院士在太阳黑子周期研究领域的开创性成果,曾让中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1991年他主持设计的色球望远镜投入使用时,《自然》杂志专门刊发专题报道。美国天体物理学会在事发后发来慰问电,同时委婉询问是否需要技术支援,被中方婉言谢绝。 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所更连续三年在学术年会设置特别环节,期待出现转机。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起失踪案逐渐蒙上岁月尘埃,南京大学在事发路段增设了16个监控探头,中科院为院士配备随身定位装置,公安部将科研人员安全纳入重点保护范畴。 每年11月10日,总会有天文爱好者自发来到北京东路,沿着当年陈院士的骑行路线默默走完全程。梧桐叶飘落的街角,那辆老式自行车的叮铃声仿佛仍在某个时空回响,见证着中国科学史上最令人扼腕的未解之谜。 信源: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陈彪:他大步走向太阳
1993年,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彪结束了晨练并回到家中,享用过热气腾腾的早餐后,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4-12 21:47: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