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最硬的还得是加拿大!加拿大这次真是硬气到让人刮目相看!美国前脚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关税,加拿大后脚直接拍桌子对等反击,把 356 亿加元的美国汽车进口清单送上关税战场。 这波操作可不是冲动之举,而是加拿大用百年贸易史写就的生存哲学—— 你敢动我的奶酪,我就掀你的棋盘。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30 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法案》掀起全球贸易战,加拿大二话不说对16种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直接让美加贸易额暴跌 66%。 这次更绝,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直接表态:“反制措施将持续到美国取消关税,我们要让他们尝到最大的痛苦!” 这种以牙还牙的硬气,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没想到 —— 毕竟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国,90% 的铝和 60% 的钢铁都来自魁北克,这一刀下去,底特律的汽车工厂怕是要集体休克。 北美汽车供应链正在经历大地震。加拿大 80% 的汽车出口都流向美国,而美国每辆新车成本可能因此暴涨 6500 美元。 更讽刺的是,加拿大这次关税专门针对“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汽车,而美国 93% 的进口汽车都依赖加拿大组装。这就像在玩一场俄罗斯套娃游戏:美国加税→加拿大反制→美国车企被迫为自己的政策买单。 加拿大的底气从何而来?看看他们的后手就知道了。一方面,加拿大宣布对本土汽车制造商提供税收减免,直接砸钱留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总理卡尼公开喊话要与欧盟、亚洲伙伴合作,甚至计划在美加边境竖起广告牌,用舆论战反击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让加拿大在贸易战中既有反击的锋芒,又有退路的从容。 最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的双标。他一边威胁要让加拿大汽车业永久停业,一边又悄悄给符合美墨加协定的汽车开绿灯——只要零部件 50% 以上是美国造,就能豁免关税。这种自己人优先的操作,反而暴露了美国汽车业对加拿大的深度依赖。 这场贸易战的结局会如何?历史或许能给出答案。1890 年美国《麦金利关税法案》引发全球报复,最终导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丢掉半数席位;1930 年的关税战更让全球贸易萎缩 66%,美国失业率飙升至 24.9%。如今加拿大的强硬反击,正在重蹈历史的覆辙,而受伤最深的,可能还是那些被夹在中间的普通消费者 —— 美国民众要为涨价的汽车买单,加拿大工人则要面对工厂裁员的风险。 这场汽车战争,到底谁输谁赢?当加拿大用关税筑起防线时,美国的贸易孤岛危机正在加剧。而加拿大的选择,或许正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与其任人宰割,不如主动亮剑。
美国的关税牌彻底沦为废牌了!在我们对美反制将美国的关税加到125%之后,我们还送
【7评论】【9点赞】
用户10xxx61
地多人少好养活
人生没有如果
全世界在经济韧性上就没有比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更强的,人家单单卖点木头和矿石就足以潇洒过活了。只要不怕你出兵的情况下,谁都休想欺负他们
386旅陈庚
都是殖民地的底子,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