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彼时是斯大林已死十年,也是赫鲁晓夫全面反斯大林十周年。卡斯特罗是崇拜

文山聊武器 2025-04-12 20:14:27

1963年,彼时是斯大林已死十年,也是赫鲁晓夫全面反斯大林十周年。卡斯特罗是崇拜斯大林的。彼时跑到克里姆林宫见赫鲁晓夫是公开证明自己立场的转变,等于间接承认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是正确的。 1963年,斯大林去世已十年,赫鲁晓夫全面反斯大林也已经持续了十年。此时,卡斯特罗来到克里姆林宫,见赫鲁晓夫,公开表态支持苏联领导层的立场。 年少时,赫鲁晓夫并没有展现出特别突出的才华。他的教育背景十分有限,仅仅在学校中度过了四年的时光,甚至连基础的小学教育都没有完成。对于许多同时代的年轻人来说,赫鲁晓夫的前途似乎并不光明,他的生活和未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青年时代,他的生活过得较为平凡,甚至给人留下了游手好闲的印象。若不是他在十九岁时选择了投身革命,或许他的一生会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普通人。 然而,赫鲁晓夫选择了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决定为他打开了通往权力的通道。随着布尔什维克党日渐强大,赫鲁晓夫逐渐在政治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值得注意的是,赫鲁晓夫的一些早期成功,部分得益于他在党内所结识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斯大林的妻子。 为了获得更高的政治资源,赫鲁晓夫在私人生活中也尽力迎合斯大林的家庭,频频讨好斯大林的妻子,甚至在衣物和首饰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这些举动也逐渐为他积累了信任和支持。 进入斯大林的视野后,赫鲁晓夫开始了他的“高歌猛进”。他不仅在各种场合反复称赞斯大林,宣扬斯大林的伟大,还在党内外的大多数报刊上为斯大林写下赞美之辞。 赫鲁晓夫明白,在那个时代,只有通过展示对斯大林的忠诚,才能获得更大的政治资本。因此,在斯大林的暴力清洗政策下,赫鲁晓夫也毫不犹豫地行动,逐渐为自己积累了相当的影响力和权力。 他不仅告密揭发他人的反对意见,甚至对曾经的朋友和亲人也能毫不留情地加以指控,最终将这些人送上死路或流放至荒凉的西伯利亚。 赫鲁晓夫的忠诚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得以体现。在斯大林要求进行大规模镇压的背景下,赫鲁晓夫毫不退缩,参与了大量的镇压行动。在面对党内外的反对声音时,赫鲁晓夫总是充当斯大林的忠实捍卫者。 对待叛徒和敌人,赫鲁晓夫常常以极其果断的态度处理,甚至比斯大林还要果断。每当斯大林犹豫不决时,赫鲁晓夫便立即挺身而出,声称自己能承担一切责任,处理掉这些潜在的威胁。 随着赫鲁晓夫在党内地位的逐步上升,他开始承担更重的责任。即使在身体状况日渐恶化的情况下,赫鲁晓夫依然拼命工作,直到身体无法承受。 一次,他因过度劳累住进医院,但仅仅接到斯大林的一个电话,他便不顾身体虚弱,立刻拔掉针头前往工作岗位。 这种忠诚的态度和不畏艰难的决心,使得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赫鲁晓夫的信任和依赖,使他逐渐成为斯大林的得力助手,甚至一度被视为斯大林的接班人。 然而,赫鲁晓夫的忠诚并未能够维系他与斯大林的关系。在斯大林的严酷统治下,赫鲁晓夫做出了许多不可逆转的决定和行动,甚至在一些极端事件中,他失去了许多人性的判断。 当斯大林指示赫鲁晓夫处决自己的长子列昂尼德时,赫鲁晓夫并未反抗,而是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对国家有益的决策。为了让斯大林高兴,他甚至在斯大林面前表现出极其放荡的行为,喝酒、跳舞,甚至装作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以此赢得斯大林的欢心。 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一场震动人心的秘密报告,猛烈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与暴力行径,称斯大林是独裁者、暴君、屠杀者,揭露了斯大林时代的种种罪行。 赫鲁晓夫的这一转变引发了极大的震惊与混乱,他曾是斯大林亲信,现在却毫不留情地揭发斯大林的种种罪行。即使在报告中,赫鲁晓夫也未能完全坦诚,面对一些代表的质疑,他以幽默的口吻回应,甚至自嘲当时自己处于斯大林阴影下的难堪境地。 赫鲁晓夫曾是斯大林忠实的追随者,但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深知,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彻底摆脱斯大林的影响,甚至推翻斯大林的权威。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还改变了苏联的历史走向,推动了政治体制的部分改革。 参考资料:(苏)赫鲁晓夫著;张岱云等译. 《赫鲁晓夫回忆录》 1988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