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青砖上的血迹未干,新帝李世民却转身踏进了弟弟的寝宫。他伸手抬起杨氏的下巴时,这个女人突然抓起案上铜镜砸过来:“弑兄杀弟还不够?连人伦都不要了?“ 公元626年七月初二,长安城闷得喘不过气。李建成骑着枣红马转过宫墙拐角,迎面飞来三支箭矢。这位太子至死都不信,亲弟弟会选在父亲眼皮底下动手。 李元吉的惨叫比蝉鸣更刺耳。尉迟恭提着滴血的刀站在宫门前,看着秦王擦掉脸上血迹,突然对着太极宫方向跪拜:“儿臣今日所为,全为大唐基业。“ 三日后,太极殿传出诏书。六十岁的李渊握着玉玺的手在抖,他比谁都清楚,诏书上每个字都是儿子用兄弟的血写成的。 杨氏蜷在齐王府角落,看着士兵砸碎李元吉的铠甲。当太监捧着贵妃服饰出现时,她抓起剪刀抵住喉咙。可李世民一句话就让她松了手:“你儿子李明才三岁。“ 长安城的茶馆里,说书人把新帝的风流韵事编成段子。百姓们嚼着胡饼起哄,却没人注意杨氏进宫那日,陇右十二州的守将突然集体上表效忠。 史官笔下藏着惊心动魄的细节——杨氏的叔父杨恭仁手握河西兵权,表哥杨师道是灵州都督。当这个前朝公主之女被册封为贵妃时,原本蠢蠢欲动的关陇集团突然安静了。 魏徵在《谏表》里写“恐为后世讥“,李世民却把奏折扔进火盆。他搂着杨氏站在甘露殿前,望着长安城万家灯火:“你看,骂声再响,亮着的灯都是朕的。“ 杨氏到死都戴着李元吉送的玉镯。史书说她生下曹王后愈发沉默,唯有教儿子读书时,才会露出隋朝皇室特有的傲气。当李明问起生父,她总指着宫墙说:“墙外杏花开了又谢,哪朵记得去年的事?“ 一千四百年后,游客摸着玄武门的砖石感叹:这地方既葬着兄弟情,也葬着帝王术。只是不知那沾过血的砖缝里,可还留着当年美人的泪痕? 有人翻着《旧唐书》嘀咕:要是李世民没娶杨氏,贞观之治会不会来得晚二十年?史书不会回答这种问题,就像它从不说玄武门那天,李世民到底有没有对兄长心软过。
历代宰相称谓的变化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