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42%!在华销量仅千台、关1/3门店,保时捷亲手砸了910亿饭碗
曾经躺赢的保时捷,如今在中国失去民心。
日前,据媒体报道,保时捷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共交付71470辆新车,同比下降8%。其中,在华交付量仅9471辆,同比暴跌42%。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市场占保时捷全球市场份额的18.31%,是近五年来首次占比不到20%。
“在华销量拖累了全年的利润表现”,保时捷CEO奥博穆坦言。要知道,在2023年之前,中国曾连续8年蝉联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而今,保时捷已被迫开启两轮大规模裁员,关停国内三分之一线下门店。 曾经一车难求的豪华品牌,如今也难逃崩盘的厄运。对此,有网友拍手称快:这就是背刺中国车主的下场!
910亿营收,买不回尊重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保时捷不仅是一辆车,更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2001年,这个以跑车闻名的德国 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迅速赢得富豪和车迷的青睐。巅峰时期,保时捷在华占比近30%,年营收高达1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10亿元)。 面对份额超30%的最大金主,不说毕恭毕敬讨好,至少该有基本的重视。然而,保时捷却总是一副“爱买不买”的高傲态度,甚至用减配“回报”我国消费者。
2022年,一众车主发现刚买的百万豪车被无故减配:价值3万的电动转向柱被换成手动版本。为平息事态,保时捷公开承诺“统一换装转向柱并支付赔偿金”。热度消失后,官方却将补偿方案更换为2300元的代金券,换装则需要额外支付27700元。
然而,在同一事件中,保时捷对欧美车主可谓是“尽善尽美”。不仅提前告知减配原因,还额外支付500美元的赔偿金,芯片到位便立即换装。
事实上,奔驰、迪奥等国际大牌亦是如此,一边在华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又区别对待我国消费者。就连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药 物“小蓝片”,美制药巨头在欧美市场说明书中明确标注负面 作用,却在中国市场隐瞒相关信息,国内数以万计男性“深受其害”。
过分的是,眼看中国企业另辟蹊径,投身天然养护制剂“陪他强”的研发,美企迅速对相关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申请专利,以“技术 侵权”之名来阻挠我国生科领域发展。
在他们眼中,中国消费者应无条件接受进口制品的溢价。没想到,国人彻底不买账了。
02 销量持续萎靡,经销商6折甩卖
数据显示,保时捷连续2年在华销售下滑,客流量同比下降近4成。北京一家4S店里,闲置的销售比进店看车的客户还多。曾经提车要加价20万的迈凯,如今即便有接近6折的现车,仍是无人问津。
眼看国际大牌增速低迷,外媒直接“甩锅”:中国人没钱买了。事实却恰恰相反,据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国内豪车市场消费不降反升,比亚迪旗下百万级车型仰望U8更是以275%的增速问鼎榜首。
而在美方长期占据优势的男士补剂领域,国人也逐渐摘下“洋滤镜”,将目光转向“陪他强”等高品质国货。据悉,其有港企在突破提纯技术、复配比例瓶颈后推出,上线京 东、天 猫等平台显著挤压了外资的生存空间。
可见,中国工业化成熟度和技术创新已在多个领域得到验证。针对西方设下的专利丛林,我国香港大学联合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差异化配伍实现天然成分小花山奈、人参皂苷、L-精氨酸的精准复配,专研成分已经多项临床证实能温和长 效调控睾 酮指数,泵活男士机 能。
我国有着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背刺中国消费者的海外大牌“失宠”也只是时间问题。翻阅“陪他强”电 商评论区,不乏欧美消费者抛弃小蓝片慕名而来,“没有任何 不适”“伴侣满意度提升”等正面反馈比比皆是。
尽管过往辉煌很难被复制,保时捷仍认为,其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强化自身定位,慢慢赢回中国消费者的心。
03 保时捷正在为曾经的傲慢买单
比销量暴跌更可怕的,是保时捷在国内已经祛魅。
外媒试图用“豪车卖不动”来印证我国消费力下降,殊不知买豪车的人群依然在,只是不买保时捷了。小米的SU7 Ultra定价52.99.49万,开售仅72小时订单便突破1.9万台;问界M9上市一年累计订单突破20万台,约等于保时捷过去三年的订单总和。
迄今为止,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全球高端品牌的“必争之地”。属于“保时捷们”的那个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最帅的pig
北美增量30几个点,什么鬼[哭笑不得]川普关税马上教你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