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欧洲盟军司令卡沃利上将称,俄乌战争当中,俄军已经伤亡79万人,损失3000辆

寰球洞鉴 2025-04-12 13:01:04

北约欧洲盟军司令卡沃利上将称,俄乌战争当中,俄军已经伤亡79万人,损失3000辆坦克、9000辆步兵战车、装甲车,还有400多套防空导弹系统,13000门火炮火箭炮与迫击炮。   俄罗斯早期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认为兵力一动,战争很快就能结束。   可事实是,西方的武器支援逐步增援,乌克兰的坚韧抵抗,以及西方先进的情报支持让俄军没法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迅速取胜。就像是被不断磨的感觉,损失在增加,但俄罗斯没有办法彻底改变局势。   表面上看俄罗斯似乎在“消耗”,实际上他们是在等待一个关键时机。   给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等到乌克兰的军事资源接近枯竭,西方支持逐渐疲软,俄军可能才会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发起一次致命的攻击——这一策略不难理解,它就是先让对手的士气、物资、指挥系统在不断的消耗中逐渐崩溃,然后一击致命。   以往的战斗可能是快速决胜,但这次俄罗斯似乎有意识地采取了拖延战术。让乌克兰的资源慢慢下降,西方国家的援助逐渐减弱,最终用“耐心”和“消耗”换取一场“绝杀”。这一打法,看似不太显眼,但如果成功,它将是一个出其不意的战略反击。   这也与美国曾经在其他战场上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一场远程的棋局,不在于一时的胜负,而是在于谁能在漫长的消耗战中坚持到最后。   美国习惯用这种方式打“全球性战争”,慢慢消耗对方的战斗力,最终等待对方露出破绽。   俄军现在可能正是在复制这种战术:通过牺牲一定的兵力和资源,最终创造一个机会,一举扭转战局。   但问题是,这种战略如果失败,俄罗斯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俄军的损失,正是这场战略中“忍耐”的代价。   谁也无法预测俄军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致命一击”,但如果乌克兰继续得到西方支援,俄罗斯的耐心和消耗也可能会被击垮,反而成为最终的失败。   俄乌战争的背景复杂,绝不单单是“谁打得狠谁赢”。背后的博弈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深远,而俄罗斯的每一步消耗,都是在为最后的“反击”铺路,至于能不能成功,取决于战争能否进入俄罗斯希望的节奏。

1 阅读:427

评论列表

阿宽

阿宽

4
2025-04-12 23:44

北约说,西方以制裁俄罗斯就败了,博主,西方的话傻子相信。

用户10xxx17

用户10xxx17

1
2025-04-13 10:36

西方国家从头到尾只打了伊拉克一场半决赛,在阿富汗打了20多多年最后逃跑了,

猜你喜欢

寰球洞鉴

寰球洞鉴

世界墨香浓,笔下国际韵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