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外号“屏幕狂人”,真不是吹的,他一天到晚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早上刷

纵观爱科普 2025-04-12 10:53:26

我有一个朋友,外号“屏幕狂人”,真不是吹的,他一天到晚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早上刷短视频,中午看剧,晚上打游戏,连上厕所都要带上手机。   我有次开玩笑说他能靠手机续命,他还笑着点头。结果上个月,他突然在办公室晕倒,眼前一黑,再醒来时已经在医院了。   医生看了他的检查报告,眉头紧皱,问他:“你最近是不是看手机看得太多了?”   他点点头,又补了一句:“不就是眼花头晕嘛,哪想到会这么严重……”医生没说话,只是把报告递给他。他低头一看,脸色一下变了。   原来,他的视力已经从1.2掉到了0.6,眼压偏高,还有轻度干眼症的征兆。而最可怕的是,医生还怀疑他有短暂性脑缺血的风险。我们都吓了一跳,难道只是玩手机,竟然能要命?   他后来告诉我,其实早有征兆。眼睛干涩、视线模糊、有时看东西还会出现重影。   起初他以为是没休息好,滴点眼药水就好了,根本没放在心上。直到那天突然头晕、恶心,差点在公司电梯里摔倒,才知道问题已经严重到必须就医了。   医生开了一堆检查单,还让他做了一个“泪液分泌实验”。做完后,他眼圈都红了,不是感动,是辣的。   医生告诉他,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不但会造成眼部肌肉疲劳,还会减少眨眼频率,直接导致泪液蒸发加快。这就像水库没水了,眼睛自然干涩刺痛。   回到家后,他开始认真执行医生的“护眼计划”。他跟我说了一堆方法,听得我一愣一愣的,还以为他要转行当眼科医生了。其中有一个招数特别神奇,他说:“你知道‘20-20-20’吗?”我正想回嘴他说绕口令呢,结果他解释说:每看屏幕20分钟,就要抬头看6米远的地方20秒,让眼睛休息一下。   他还开始坚持热敷眼睛。每天晚上拿个热毛巾敷在眼睛上五分钟,说是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第一次敷完,他还发朋友圈说:“感觉眼睛都在呼吸。”我看了直接笑喷。   除了这些,他还特地去买了个防蓝光眼镜。以前他总觉得那是商家骗人的噱头,现在倒成了“真香”代表。他还试着把手机的“夜间模式”打开,调成暖色屏幕,减少蓝光刺激。   最夸张的是,他居然开始用人工泪液!我问他是不是太夸张了,他一本正经地说:“医生推荐的,药店正规渠道,没防腐剂的那种,不点两下我都不敢睡觉。”   我起初还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直到有一天,我自己也开始觉得眼睛涩、头晕,看文件的时候眼前发花。   我这才意识到,这事不是开玩笑的。我们这代人,几乎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不护眼,迟早得出问题。   后来我们还一起去体检,医生一听说我们都长时间用电子设备,立马叮嘱我们要多眨眼、多休息、保持室内湿度,别让眼睛一直暴露在干燥环境里。   还说如果有条件,尽量多看看绿色植物,哪怕是阳台上那盆绿萝也行。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俩现在每天比谁先提醒对方休息,“喂,20分钟到了,起来走一圈!”原来,护眼也能变成一种“社交行为”,还挺有意思的。   现在,他的视力慢慢稳定了,头晕也没再犯。他说这次算是教训深刻,差点眼睛没了,还好早发现早处理。我也开始自觉控制看屏幕的时间,毕竟,眼睛只有一双,真不能拿来冒险。   医学小贴士:   长时间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会导致“视疲劳综合征”,常表现为眼干、视物模糊、头晕、颈肩酸痛等。   医学研究表明,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15-20次,但使用电子产品时,眨眼次数可能降至5次以下,导致泪液蒸发加快,诱发干眼症。   “20-20-20”原则已被多国眼科协会推荐,此外,使用人工泪液、定期热敷、保持空气湿润、减少蓝光刺激等方法,也都被证实有助于缓解视疲劳。   保护视力,从每一个小习惯开始。

0 阅读:57
纵观爱科普

纵观爱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