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军队政委注意到士兵卢加胜额头上的疤痕,经过询问,才惊讶地发现,他竟是6年前那位与23名军警一起,在列车上英勇对抗76名歹徒的“列车英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南京军区某部的装甲修理连,有一位看似平凡的班长卢加胜,他额头上有一道4厘米长的伤疤,常年不褪,战友们都以为那是他年少时磕碰留下的印记,直到2007年的一次例行检查,这道伤疤背后尘封六年的英雄故事,才被一位眼尖的政委无意中发现。 危急时刻,卢加胜带领23名军警同志临危受命,面对人数悬殊的劫匪,他们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以送餐为掩护,分批潜入歹徒占据的车厢,在狭窄的空间里,这些来自不同部队的军人们配合默契,利用有限的餐车物资作为武器,与歹徒展开了长达三小时的殊死搏斗。 战斗异常惨烈,歹徒们挥舞着明晃晃的尖刀,卢加胜的右手神经被咬断,右眼险些失明,额头更是被利刃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顺着脸颊流下,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最终,他们成功制服了全部歹徒,缴获凶器二百余把,车上数百名乘客无一受伤。 胜利之后的卢加胜并没有留下任何信息,他在医院仅躺了十天,便执意出院,那笔7800元的医疗费,他默默自掏腰包,连一句怨言都没有,这一走,就是整整六年。 这六年里,卢加胜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装甲修理连的日常工作中,他两次放弃提干机会,专注于装甲车的维修钻研,那道还在渗血的伤疤,成了他和战友们打趣时的童年意外,没人知道,这位整日和零件、机油打交道的班长,就是当年媒体苦苦寻找的列车英雄。 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卢加胜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军人的担当,他把每月不多的工资寄回家乡修路,定期资助孤寡老人,汶川地震时更是一次性捐出4000元特殊党费,这些善举,都是在他妻子每月仅挣一千多元工资的情况下完成的。 通过刻苦钻研,卢加胜在装甲车维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研发的两项技术革新在全军推广,为部队装备维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友们都说,这位老班长虽然不爱说话,但靠着过硬的技术本领,愣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了光。 那道伤疤始终静静地印刻在卢加胜的额头上,它不仅是一段英雄往事的见证,更深深铭刻着一名军人对职责的坚守,在这个强调个人展示的时代,卢加胜用六年的沉默,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本色。 自从政委发现卢加胜额头上那道伤疤的秘密后,这位低调的装甲修理班长终于引起了组织的高度关注,面对组织要给予他伤残补助的善意,卢加胜却轻轻摆手说不用麻烦组织,那道本可以换来诸多优待的伤疤,在他眼中仿佛只是军旅生涯中一个普通的印记。 记者们纷至沓来,希望采访这位潜藏多年的英雄,面对镜头,卢加胜只是平静地说:换谁穿这身军装都会这么做,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对军人职责最深刻的理解,当年刀锋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冲向持刀歹徒,用血肉之躯护卫了车厢内数百名无辜群众的生命安全。 令人动容的是,这些年来卢加胜从未向组织提过半句补偿,他的右手因神经受损至今不够灵活,右眼视力也受到了永久性的影响,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军人应尽的责任,不值一提,他更在意的是如何把装甲车修得更好,让战友们有可靠的装备保障。 生活中的卢加胜,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当战友们打听他为何能在装甲维修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时,他总是笑着说,修理工作不难,关键是要有耐心,正是这种踏实肯干的态度,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他主导的装备革新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更为部队节省了大量经费。 面对荣誉,卢加胜选择将功劳让给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当年那场列车战斗中,有的战友被评为一等功,有的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而他始终安心地待在修理连,过着与螺丝钳为伴的日子,在他看来,这才是军人最自然的状态。 这些年来,卢加胜的家庭生活也体现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妻子在外打工,一个月收入仅一千余元,但他们仍坚持量力而行地帮助他人,每逢春节,他都会准时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去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大爱情怀。 2009年,卢加胜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是对他多年默默奉献的最好褒奖,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军人的坚毅与朴实,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部队里为啥没人挑食,其实不是没人挑,而是新兵刚入伍时就被调理了,有退伍军人分享以
【103评论】【61点赞】
用户13xxx95
致敬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 !!![100][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