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谈崩了!澳大利亚的做法实在太绝,直接激怒中方:连谈都不打算谈了!? 这两天国际政坛炸开了锅。4月10日,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在堪培拉记者会上公开拒绝中国提出的"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提议,直言"澳大利亚将继续推进贸易多元化"。这一记耳光抽得响亮,连《悉尼晨锋报》都用"中澳关系跌至冰点"做标题。 事情要从特朗普政府的"全球对等关税"说起。4月5日,美国突然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基准关税,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盟友首当其冲,12%的出口商品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按理说,中澳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贸易伙伴(2023年对华出口占比69%),本应携手应对这场危机。但澳大利亚的选择却让人跌破眼镜。4月10日当天,澳方不仅拒绝中方提议,还同步宣布重启与欧盟的贸易谈判,甚至抛出"收回达尔文港"的激进言论。 这种"选边站"的背后,是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中的双重焦虑。一方面,美国通过AUKUS协议向其施压,要求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去中国化";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国内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仍高达35%,2023年对华贸易顺差达627亿美元,相当于该国GDP的4.6%。 这种撕裂在澳政府内部尤为明显:财长查默斯刚在2月签署中澳龙虾贸易解禁协议,外长黄英贤转身就在华盛顿承诺"强化美澳同盟"。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所谓的"贸易多元化"其实是个美丽泡沫。数据显示,尽管澳方加速拓展欧盟、印度等市场,但2024年对欧出口仅增长1.2%,对印度出口更因关税壁垒不增反降。 反观中国市场,2023年中澳贸易额突破327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总出口的三分之一。连澳中工商业委员会都忍不住警告:"脱离中国市场将导致59.56万个就业岗位消失。" 但澳大利亚似乎铁了心要"赌一把"。4月7日,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宣称"将不惜一切代价收回达尔文港",这座由中企投资8亿澳元升级的港口,如今承担着北领地85%的进出口任务。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澳政府居然计划动用主权基金强行赎回,全然不顾可能触发的50亿澳元赔偿条款。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连澳国立大学经济学家都批评:"这是用财政破产换政治投机。" 这场僵局的本质,是澳大利亚在"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轨策略中彻底迷失。当美国对其加征关税时,澳方选择"抗议但不反抗";当中国提出合作时,却又摆出"脱钩"姿态。 这种首鼠两端的操作,最终伤害的是澳大利亚自身利益。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所言:"中澳经济互补性是天然的,搞'小院高墙'只会让两国人民受损。"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澳大利亚的选择令人费解。当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释放"开放合作"信号时,澳方却在达尔文港问题上大做文章;当全球90%的国家谴责美国单边主义时,澳大利亚却在给华盛顿递"投名状"。 这种战略短视,或许能换来短期政治利益,但终将让澳大利亚付出惨痛代价。毕竟,在全球化时代,谁也无法在"脱钩"的道路上独善其身。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的关税牌彻底沦为废牌了!在我们对美反制将美国的关税加到125%之后,我们还送
【7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