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渔夫载16个日军渡江,行至江心却高歌:一起去见海龙王,紧接着他就纵

熹然说历史 2025-04-11 19:23:26

1942年,一渔夫载16个日军渡江,行至江心却高歌:一起去见海龙王,紧接着他就纵身一跳...... 衢江水波粼粼,午后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泛起点点金光。牛角口一带水流湍急,水下暗礁丛生,一不小心就会船毁人亡。1942年初夏的一天,一艘载着十六名日军的渔船正缓缓驶向这片危险水域。 船上,一个瘦削的渔夫正熟练地掌舵,他就是陈根土。这位从小在衢江长大的渔民,此刻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嘴里却唱起了奇怪的渔歌:"风好大,雨好大,今天就送你们这些矮子鬼到龙王的家......" 日军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只觉得调子欢快,纷纷随着节拍跳起了胜利之舞。他们弯着腿、弓着腰,双手在空中胡乱比划,全然不知危险正在靠近。 实际上,就在几天前,陈根土和妻子还躲在下山溪避难。那天,他们正在船上生火做饭,突然从岸边的树林里冲出十六名日军。这些日军二话不说,冲上船来,把锅灶、桌椅和被褥统统扔进了江里,又将陈根土的妻子赶上岸去,然后端着枪逼着陈根土开船。 "你的,好好的开船,有钱的给,耍花样的,死啦死啦的!"日军操着蹩脚的中国话威胁道。 陈根土表面唯唯诺诺,心中却燃起一股怒火。他暗自计划着如何反抗,如何为自己的国家和乡亲出一口气。 这并非陈根土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就在两个月前的1942年4月20日,日军攻入衢县时,陈根土曾在枪林弹雨中八次划船渡江,救出一百多名被围困的国军士兵。在最后一次救援中,他的腿部还中了弹,至今伤口尚未完全愈合。 如今,面对这群强行登船的日军,陈根土决定施展自己精湛的驾船技术。他故意把船划向一些看似危险的地方,然后又在千钧一发之际轻松避开险境。这种高超的技艺让日军大为赞叹,纷纷放松了警惕。 "太君,前面就是牛角口了,水下有暗流,我得集中精神。"陈根土故作严肃地说道,实则已经打定主意要在这里结束这场噩梦。 牛角口的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只有像陈根土这样的老渔民才知道,这里的水下有多少暗礁,有多少人在这里丧命。 当船驶入牛角口的核心区域时,陈根土突然放声高歌,掩饰自己即将采取的行动。他清楚地知道,在这样的水域,落水后只有熟悉水性的人才有可能生还。 日军们欢快地跳着舞,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就在这一刻,陈根土突然停止歌唱,将船猛地一转,径直朝着一处隐藏的暗礁撞去。与此同时,他抓起一根船桨,纵身跃入江中。 江水瞬间吞没了渔船和日军。陈根土凭借着娴熟的水性和船桨的浮力,在湍急的江水中挣扎着向岸边游去。后面传来的是日军的惨叫声,很快就被江水淹没了。 陈根土趴在衢江岸边的草丛中喘着粗气,回望江面上已经沉没的渔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十六个日军已经成了江底的亡魂,他们的嚣张气焰永远被衢江的水浪淹没。陈根土腿上的伤口又开始隐隐作痛,这让他想起了两个月前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夜晚。 1942年4月20日,日军攻入衢县。夜色笼罩下的衢江面上,大多数渔民早已逃离,只有陈根土和妻子还停留在江上。就在这时,对岸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和呼救声。 "有船……吗?水里有……没有船?我们……要过江!" 陈根土立即意识到,那是被日军追击的国军战士们。他们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被迫撤退到江边,却发现没有渡船可以过江。若不能及时渡江,这些战士们恐怕都会命丧于此。 "婆娘,你快些上岸,对岸有人要过江,江上一艘渡船都没有,我得马上过去……"陈根土对妻子说道。 妻子担忧地拉住他的手:"不行,对岸正在打仗,你去了如果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怎么办?" "对岸叫船的人,那可是今天在县城和鬼子打仗的战士啊!你听这枪声越来越近,如果他们过不了江,可能都得被鬼子打死。"陈根土一边说着一边将妻子推上岸,然后解开缆绳,用竹篙在岸上一顶,船就向对岸驶去。 江面上,子弹不时地落在水中,溅起一朵朵水花。陈根土顾不得躲避,快速地划着船。到了对岸,他跳上堤坝大喊:"快上船!快上船,我送你们过江!" 战士们看到救星,精神为之一振,连忙背着伤员上船。陈根土的小船一次只能载十几个人,他就这样在枪林弹雨中往返江岸。第一趟、第二趟、第三趟……每一趟都是与死神的赛跑。 到了第八趟,陈根土已经救出了一百多人。就在他最后一次接近对岸时,鬼子已经冲破了防线,开始向渔船射击。一颗子弹击中了陈根土的大腿,血顺着腿流到了船板上。 尽管伤痛剧烈,陈根土仍然咬牙坚持,将船划到了江对岸。战士们给他包扎了伤口,他又准备继续去救人。可就在这时,对岸传来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剩下的战士们拉响了手榴弹,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 陈根土站在岸边,看着被救出的战士们嚎啕大哭,自己也流下了眼泪。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牺牲,但他知道自己做了对的事情。

0 阅读:7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