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美关税:“延迟反击”背后的战略考量

足智多谋士 2025-04-11 13:38:34

中国在面对美国关税飙升时,看似 “延迟反击”,实则有着多方面的战略考量,既像是在 “憋大招”,也存在与美国 “秘密谈判” 的可能性。 中国或在 “憋大招” 跳出关税博弈套路:中美加税的消耗战持续多年,此次中国除同步提升关税外,还将 12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禁止向其出口关键领域产品,显示出中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关税对抗,而是采取更全面的反制措施。 多领域筹备反制大招: 服务贸易精准打击: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长期顺差,2024 年相关领域顺差达 470 亿美元。中国研究限制美企参与政府采购、暂停 NBA 转播权谈判、减少好莱坞电影引进配额等措施,直接针对美国文化软实力和跨国企业利润,可谓 “软刀子割肉”。 稀土牌再次升级:4 月 4 日,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涉及钕铁硼磁体、镝合金等关键材料。美国 F-35 战斗机发动机、特斯拉永磁电机等核心产品对中国稀土依赖度超 80%,这一举措卡住了美国高端制造业的脖子。 金融反制暗度陈仓:中国持有 7590 亿美元美债,分批抛售可能引发美股震荡;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在 4 月交易量激增 35%,悄然瓦解美元结算霸权。 中美或在 “秘密谈判” 保持危机管控渠道:3 月 26 日,何立峰副总理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就关税问题交换意见。4 月 6 日,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在上海重启,中方明确表示 “反对一切危险挑衅”,这些都表明两国在交锋的保持着沟通与危机管控的渠道。 存在利益交换可能: 台湾问题:美国施压台积电赴美建厂,威胁征收 100% 税款。中国若在台海问题上适度 “降温”,有可能换取美国在关税上的让步。 科技脱钩:中国对美半导体设备进口依赖度达 32%,美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华年利润超 200 亿美元,双方或许在谈判技术授权与市场准入的互换。 全球治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4 月 9 日警告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若能在气候变化、债务危机等领域合作,或可重塑国际秩序话语权。 如果中美共治,以下领域可能成为合作突破口: 气候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碳排放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双方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森林碳汇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债务危机应对:在全球债务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美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债务减免和重组方案,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医药卫生领域:在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当下,中美可以在医药研发、疾病防控、疫苗生产等方面开展合作。例如,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情,分享医疗技术和经验,提高全球卫生健康水平。

0 阅读:1
足智多谋士

足智多谋士

谋的是人生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