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欧洲对来自东方大国的电动车挥出了重拳——加征最高45%的关税,本以为这会为本土车企赢得喘息之机。可现实却狠狠“打脸”了:今年2月,东方电车在欧洲销量不降反升,强势反弹,令人咋舌。这不是“越打压越强大”,是什么? 看几组数据,你就懂了: 在挪威,当地最大的租车公司刚刚采购了30辆上汽EV30。充电一次能跑500公里,不仅经济实用,还省心省事,企业都觉得划算。 在英国,东方品牌电车在碰撞测试中荣获五星好评,且维修成本比传统豪车品牌BBA低30%,让用户实打实地感受到性价比。 在德国,想要试驾比亚迪唐EV的消费者太多,排队排到8月份。这样的热度,足以让德系车企感到压力山大。 再看西班牙,比亚迪的海豹U插混车型虽然比国内售价高出12万元,但单月销量却逆势上涨8.3%,这可不是小数。 德国工程师也坐不住了,他们测出:蔚来ET7的电池能量密度竟比特斯拉还高出15%。另一边,宝马一边呼吁“公平竞争”,一边却向宁德时代伸出橄榄枝,合作在德国建电池工厂——这,算不算“双标”? 奔驰也开始“学艺”,新发布的电动MPV居然采用了蔚来的换电技术,连百年老牌都“投诚”了。 在法国,雷诺不仅出资30亿欧元收购了湖北的驱动电机企业,还准备将本国工厂改造成电动MPV生产线。 匈牙利的民众则敞开怀抱欢迎比亚迪建厂,预计将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民意支持高涨。 更别提在德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直接采用了深圳的充电桩标准,充电网络“中国化”,已成趋势。 说到底,欧洲还敢再“踹”吗?面对东方电车的全面渗透,关税已非良药,越是打压,越是难挡其前进之势。
去年10月,欧洲对来自东方大国的电动车挥出了重拳——加征最高45%的关税,本以为
打工成长路
2025-04-11 11:29:51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