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此人脾气特别大却没什么本事,靠着他爹作威作福,曾经暴打

青史如烟啊 2025-04-11 11:14:06

作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此人脾气特别大却没什么本事,靠着他爹作威作福,曾经暴打过胡汉民被孙中山气得要枪毙他。 1891年10月20日,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孙中山与元配卢慕贞的独子孙科出生了。这个男孩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要承载着父亲和外界的巨大期望。 当时的孙中山正在积极筹划革命活动,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但是为了给儿子最好的教育,他还是想方设法让孙科去了美国。 在檀香山,年幼的孙科跟随祖母一起生活,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在这里,他完成了中学教育,成绩相当优异。 美国的教育为孙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先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了文学士和硕士学位,还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高等教育让孙科掌握了先进的知识,但也让他沾染了一身傲气。那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翠亨村里的那个淳朴少年。 1907年,年仅16岁的孙科加入了同盟会。这个身份让他觉得自己也是革命元勋,常常在革命党人面前趾高气扬。 在同盟会期间,他担任《自由新报》和《大声周刊》的编辑。这份工作看似体面,但实际上是孙中山为了培养儿子特意安排的。 当时的胡汉民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孙科身上集中了这三种最让人讨厌的脾气。有时他一种脾气就能把人气个半死,有时两种一起发作让人无法忍受,更可怕的是三种脾气一起爆发时,简直能把人逼疯。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孙科也跟着回到了广州。他先是担任非常国会参议员秘书,又兼任广州时报编辑。 在这期间,他出版了《都市规划论》等著作。这些著作显示他确实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但并不足以掩盖他在为人处世上的诸多缺陷。 1920年,在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和胡汉民的举荐下,孙科被任命为广州市首任市长。这个职位对于一个刚刚回国的"海归"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在市长任上,孙科确实展现出了一些能力。他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广州修建了26公里的现代化马路,还大力改善了市容环境。 他还推动了广州的现代教育事业,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作为一个技术型官员,他的工作成绩还是能够得到认可的。 但是好景不长,一次重要的运输任务彻底暴露了他的性格缺陷。这次任务本应该由他亲自督办,结果他却疏于职守,导致任务失败。 胡汉民作为国民党元老,秉持公私分明的态度,向孙中山报告了这件事。孙中山得知后非常生气,当场严厉训斥了孙科。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孙科在被训斥后并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相反,他直接冲到胡汉民的办公室,二话不说就和胡汉民打了起来。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孙科的政治生涯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一些人认为他应该继承父亲的革命事业,但更多的人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 1931年,孙科被推举为行政院长,总算是坐上了一把真正的大位。但是这个位置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重了。 仅仅一个月,他就因为无法处理财政危机而被迫辞职。这次短暂的执政经历,彻底暴露了他在全局性工作上的无能。 1948年,他又一次尝试竞选副总统,对手是桂系首脑李宗仁。这一次,就连支持他的蒋介石都认为他必定能赢。经过四轮激烈的选举,孙科最终还是输给了李宗仁。 1949年3月,在解放军渡江前夕,孙科辞去了行政院长的职务,匆匆逃往了香港。在香港的两年时间里,他过着看似体面实则窘迫的生活。 每天都有大量的国民党官员找上门来,不是为了叙旧就是为了借钱。起初孙科还能拿出10元港币打发他们,后来连这点钱都掏不起了,只能改成5元。 1950年,实在受不了这种生活的孙科,决定投奔在法国的老朋友傅秉常。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法国,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1952年,孙科又辗转来到了他最熟悉的美国,投奔在美国的长女孙穗英。这一去,就是十几年的漂泊生活。 在美国期间,这位曾经的"太子爷"过着极其落魄的生活。连出国的路费都是变卖房产筹来的他,只能靠着子女的接济维持基本生活。 一家人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餐桌上经常只有番薯和青菜。这样的生活对于从小锦衣玉食的孙科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落差。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孙科多次向蒋介石请求帮助。但是蒋介石担心孙科会影响到蒋经国的接班计划,只是用空话敷衍了事。 1956年,一个特殊的机会摆在了孙科面前。周恩来通过孙中山的旧部马坤,向孙科传达了新中国政府欢迎他回国的意愿。 但是孙科最终并没有对这个邀请做出回应。这个决定让他失去了一个像李宗仁那样叶落归根的机会。 直到1965年,已经75岁的孙科才在台湾当局的邀请下,踏上了台湾的土地。此时的蒋经国已经坐稳了位子,孙科也不再具有任何政治威胁。 在台湾,他担任了总统府高级咨议和考试院院长等职务。这些职位看似显赫,实则只是一些没有实权的荣誉职位。 1973年9月13日,孙科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蒋介石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亲自致悼词,高度评价了这位"革命元勋"。

0 阅读:68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