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来聊聊合资电车,不会被喷吧?
我觉得我聊这个话题还算比较有代表性,因为我也是日产Ariya的车主,同时我也买了小米SU7 Max,最近刚好也在开ID. 与众这个车。
怎么讲,我觉得最大的差异的其实并不是产品,因为你看到只是车,背后差异最大的其实还是造车思路的不同。
你比如Ariya这车,在我们车主群里面,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车,虽然尺寸小了一些但是平台优秀,电池特别好,宁德时代的90度三元锂。
与众这台车也有类似的地方,之前试驾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台车的底盘是真不错,CDC调的特别好,虽然是一个SUV但是底盘也很紧实,操控也很好。
另外,ID. 与众的电池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起步就是80度电,要知道特斯拉Model Y也才标配62.5度。因此ID. 与众的续航能够做到更扎实。
SU7这个车的话,思路上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开始就想的特别清楚,这台车应该卖给谁,需要把哪些点打透,用户调研和产品定义做的特别清楚。
但同样的是,底盘和电池,小米确实花了功夫的,这是能卖爆的核心原因。
马上不是要上YU7了,这台车目前信息太少,动态完全不知道,但是已经明牌的是它是主打运动型的SUV,从这些方面来说,YU7和ID. 与众是殊途同归的。
所以想要提前体验这种驾驶感受的朋友,可以去试驾下ID与众这个车,真的跟很多SUV开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觉得好的话,顺便下个单?
虽然我之前是一个数码博主,也觉得车坐不开,但是你开多了之后就会发现,底盘这事儿还是买车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一个车好开不好开真的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