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美国顶尖的狙击手开了一枪,一名志愿军东倒西歪,掉进了壕沟里,二十多分钟后,那名美国人突然看到尸体动了,两枪之后,那名美国人就像是失去了生命一般,倒在了地面上。 在经过两个月的射击训练后,张桃芳于1952年1月与部队一起奔赴朝鲜,加入了对抗美军的战斗。仅仅18天后,他就亲自登上了上甘岭的狙击阵地,第一次体验了战场的残酷与紧张。 初上阵地的张桃芳,面对敌军时,心中涌动的是对美军的深切仇恨。虽经过了基础训练,但因经验不足,他的第一次狙击并不成功。在发射完一个弹夹后,他并未命中目标。这一次小小的挫折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促使他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的射击技能。 不久,张桃芳被批准加入狙击小组,使用的是苏式1944步马枪。这支步枪射程达1000米,虽然技术参数较为普通,但凭借着张桃芳日渐精湛的射击技术,他逐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到2月底,张桃芳在22天内用247发子弹,成功击毙了71名美军士兵。这个成绩震动了整个24军,军长皮定均对他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决定将他送往射击训练班深造。在新的训练环境中,张桃芳与同学们交流战斗经验,射击技术和战场应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一次夏季反攻前,皮定均亲自视察张桃芳的训练。此时,张桃芳已经不再是初入战场的新兵,他在一次射击测试中以5枪击落5只飞鸟,表现令所有人惊叹。 皮定均当即决定奖励他一支更加精准的M1944式莫辛——纳甘步枪,这种武器比普通苏式步枪更为精准,成为了张桃芳战场上的新利器。 接下来的战斗中,张桃芳屡次带领战士们在敌人阵地周围展开伏击。一次,美军计划撤退,张桃芳所在的冷枪排受命在一个小山坡上埋伏。敌军的撤退遭遇了张桃芳精准的狙击,十几名美军士兵应声倒地。 由于狙击位置隐蔽,美军无法定位准确位置,最终不得不调动大量兵力进行包围。张桃芳和队员们凭借反包围战术成功击溃了敌人的围攻。 在另一次任务中,张桃芳带领队伍在南朝鲜首都附近实施了长达24小时的狙击封锁。恶劣的天气条件和严寒的环境没有削弱他的作战热情。 在这一轮狙击中,张桃芳的精准射击再次显示出他的超凡能力,许多敌军士兵纷纷倒下。最终,张桃芳成功打破了狙击百名敌人的纪录,成为了上甘岭战场上的传奇人物。 张桃芳的事迹不仅在志愿军内部传开,也引起了美军的高度警惕。为了应对张桃芳的威胁,美军特意调来了一名王牌狙击手。 1953年初夏,张桃芳来到了3号交通壕的狙击阵地,刚一到位,子弹便从他头顶飞过,几乎擦过了他的发丝。 张桃芳迅速趴下,开始评估形势并思考如何应对。随着战场局势的紧张,他注意到前方有一顶破旧的钢盔微微晃动,显然是敌方的伎俩。但他并没有贸然开枪,而是用步枪瞄准,等待进一步的观察。 这时候,张桃芳意识到,他所面对的敌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狙击手。对方没有轻易开枪,而是极为耐心,试图诱使张桃芳露出破绽。张桃芳冷静应对,快速在交通壕内匍匐前进,接近敌人阵地的掩体。他知道,一旦暴露在敌人的瞄准镜下,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张桃芳起身,朝着狙击台迅速前进。敌人的子弹紧随其后,打在地面上,尘土飞扬。张桃芳迅速跳入狙击台的掩体后,巧妙地运用假动作迷惑敌人。 敌方的射击停顿了一下,这一停顿给了张桃芳宝贵的时间去观察敌人的位置。他发现,敌方的掩体后面有两支狙击枪瞄准自己,这显然是敌人设下的诱饵。 张桃芳迅速判断出,真正的敌人并不在左侧,而是藏匿在右侧。为了确认这一点,他悄悄地移动至狙击台的右侧,轻轻将枪伸出掩体。 但敌人依然没有开火,张桃芳怀疑自己可能落入了对方的陷阱。于是,他耐心等待,直到敌人的子弹全部集中在左侧,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安全地转移了位置。 终于,张桃芳站起身来,锁定了敌方的狙击手。双方在几乎相同的瞬间发现了彼此,开始了这场生死较量。张桃芳的射击速度略胜一筹,他的子弹击中了敌人的头部,而敌人的子弹仅仅擦过了张桃芳的头顶。 这一狙击对决以张桃芳的胜利告终,艾克上校——美军王牌狙击手,最终在这场较量中丧命。张桃芳的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他被誉为志愿军的“狙神”。在接下来的32天里,张桃芳继续执行狙击任务,最终以214名敌人命丧枪下,打破了朝鲜战争中狙击射杀的最高纪录。
1953年,美国顶尖的狙击手开了一枪,一名志愿军东倒西歪,掉进了壕沟里,二十多分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0 16:31:38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