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3岁高龄的齐白石闹着再婚,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他勃然大

牧童的娱论 2025-04-10 11:18:15

1957年,93岁高龄的齐白石闹着再婚,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他勃然大怒:“44岁这太老了,我要年轻的!”   1957年,北京西城区的一座四合院内,一位须发全白的老人正拿着画笔,在宣纸上勾勒虾蟹鱼虫,神情专注如少年。   笔走龙蛇间,一旁弟子悄声提醒:“齐老,该歇歇了。”老人却头也不抬:“歇什么,我还年轻着呢。”   这位“还年轻着”的老人,正是画坛巨匠齐白石,当时他已经93岁,头发如雪,皱纹纵横,但精神矍铄,眼神炯炯有神,说话声洪亮,走起路来还带风。   他一生传奇,起自木匠、成于画艺,历经清末民初,再到共和国成立,人生如画卷,浓墨重彩。   但就在这一年,这位已是人间高寿的国画大师,突然闹着要再婚,还非要“娶年轻的”。   朋友得知后,颇感为难,但想着老朋友人生已至暮年,也不愿拂他心意,便托人介绍了一位44岁的女子。   按理说,这年纪比齐老整整小了49岁,已是“晚辈”之姿。   没想到齐白石一听,脸色一沉,筷子往桌上一摔:“44岁?这太老了!我要年轻的!” 屋内众人一时愣住,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第一反应是:“这齐白石,太不服老了!”但若细读其人一生,会发现他这番“倔强”,正是其人格魅力的延续。   齐白石年轻时并不风光,他出身湖南湘潭农村,早年当过木匠,修过庙宇,靠手艺维生,学画纯属兴趣,一度也没被正统画坛接纳。   他自学诗书篆刻,从不因寒门自卑,直到五十岁,他才真正闯荡京城,凭借“红花墨叶”的独特风格,逐渐打响名号。   他从不因年长而止步,六十岁以后,仍每日习画不辍,还常说:“人怕老,我怕懒。”七十岁那年,他把自己作品归为“衰年变法”,换句话说,就是在老年重新改画风。   他画的虾蟹,在水墨中跳跃生动,成了中华艺术的代表符号,他的花鸟虫鱼,不求工细,求神韵,活泼泼的生气,正是他对人生不服老的体现。   这种“不服老”的劲头,不只是艺术追求,也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九十多岁的他,依旧每日起得早,喝碗热茶便上桌挥毫。   看弟子懈怠,还会喝斥几句:“你画的是死人画,我画的是活物!”   再说那场“再婚风波”,93岁高龄,忽然要娶妻,这在旁人看来不过是一时糊涂。   但朋友熟知齐白石,知道他一生好美,对生活热情不减。   在旧社会,齐白石并非正室独夫,他有过多位伴侣,子嗣众多,却始终保持对爱情、对美的追求。   44岁女子固然年轻,但他要的“年轻”,或许不是数字,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鲜活和跳脱。   他并非轻薄,而是坦荡,他直言“太老了”,在旁人看来过于耿直,实则正是这份坦率,使他的一生都充满原色。   他画的虾,不是临摹对象,而是自然生灵,对人对事也是如此,从不矫饰。   齐白石的“不服老”,是老骥伏枥的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种风骨。   他活了九十七岁,直到临终前都未停下画笔。   他在诗中写:“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年九十不服低。”在那个时代,这是罕见的生命张力。   而这股张力,也启发后人重新理解“老去”与“活力”之间的关系。   在如今社会,许多人一过六十便觉得自己“该歇着了”,甚至五十出头就“佛系”起来。   但齐白石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只要心不老,岁月便拿你无可奈何。   93岁的齐白石拒绝44岁女子的“高龄”,听来虽似笑话,却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热忱未减。   对他而言,“年轻”不是年纪,而是热爱、是创造、是仍能被世界所吸引、所打动的那份初心。   信息来源:搜狐娱乐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