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河北邯郸,大汉奸李聘三被枪决的现场,几名解放军荷枪实弹,把他从镜头前

熹然说历史 2025-04-09 22:23:24

1951年,河北邯郸,大汉奸李聘三被枪决的现场,几名解放军荷枪实弹,把他从镜头前带走,远处的树林中站满了围观的群众。 1951年春,河北邯郸刑场上肃穆而庄严。几名解放军战士荷枪实弹,严阵以待。曾经在武安县作恶多端的大汉奸李聘三被押上刑场,即将接受人民的审判。远处树林中,成百上千的群众站满了每一个角落,有的攥紧拳头,有的默默流泪,更多的是如释重负的表情。这些人中,不少是曾在李聘三伪政权统治下受尽欺压的武安百姓。 十三年前的1937年底,当日军的铁蹄踏进武安县城时,李聘三便是第一个迎上前去的汉奸。他谄媚地欢迎日军远山联队进驻,随后被扶植为伪县长,开始了对同胞的残酷迫害。在李聘三的统治下,武安百姓饱受折磨,民不聊生。 "李聘三那人心狠手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拉拢了一批亲信作恶。"一位曾在武安生活过的老人回忆道。李聘三的嫡亲女婿张占尧被委任为伪军大队长,其子李长宏在东、西孔壁一带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这对父子联手,在武安县内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罪恶网络。 李聘三对抗日力量更是恨之入骨。当他得知武伦佩在农村组织抗日队伍时,多次采取威胁利诱手段,企图控制这支队伍。有一次,他假意邀请武伦佩进城"共商大事",又命令武带兵西进"剿匪",均被武伦佩严词拒绝。李聘三恼羞成怒,声称武伦佩与共军勾结。面对指控,武伦佩理直气壮地回答:"抗日无罪。" 1938年初,李聘三趁武伦佩不备之机,命令张占尧率部潜至伯延村,企图解除武伦佩队伍的武装。当张占尧缴了武伦佩部南庙中队的枪支,返回庄晏途中,武部队长罗永年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人马截击。群众愤怒的情绪终于爆发,张占尧被当场击毙,六名随从被活捉。 刑场上,李聘三低着头,已经没有了昔日作威作福的嚣张气焰。他曾经对民族抗日力量的打压、对百姓的欺压,他曾经贪婪掠夺的财富,他曾经踩在同胞尸体上建立的权力,全都化为泡影。解放军战士按程序宣读了判决书,将其押往行刑区域。 当枪声响起的那一刻,站在树林中的武安百姓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一位白发老人抹着眼泪说:"伦佩大队长若是在天有灵,今天也该瞑目了。"他指的是1938年9月17日,为掩护战士撤退而壮烈牺牲的抗日英雄武伦佩。 在李聘三被处决的人群中,有人低声讲述着武伦佩的故事。这位1938年牺牲的抗日英雄,从一名奉军军官到农村抗日队伍的领导者,用短暂的38年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赞歌。 武伦佩出生于1900年,在武安县龙泉村一个富裕家庭。他自幼受良好教育,先在私塾读书,后进入武安县公立学堂,继而入北京成达中学。1925年,他在北京大学肄业后,进入东北奉军讲武学堂,毕业后担任奉军中校骑兵营营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国民党却实行不抵抗政策。武伦佩对此十分愤慨,决定辞去军职。他曾尝试在北京开办织袜厂,但面对日货倾销和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1934年,他毅然返回故乡武安县龙泉村,开始了抗日准备。 回乡后,武伦佩担任联保主任,暗中购买枪支,武装和训练乡民,为抗击日寇做准备。当1935年6月,亲日派何应钦与日军签订《何梅协定》时,武伦佩更加坚定了抗日决心。 "刚开始只有60多人,后来发展到300余人。"一位曾跟随武伦佩的老战士回忆道。这支队伍装备优良,军纪严明,深受当地百姓拥护。他们不仅与日寇作战,还为当地除暴安良。在同会村,武伦佩率领百余人将欺压百姓的土匪胡象乾赶出村庄;在八特村,他们更是将一伙匪徒全部歼灭。 "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沦陷,日军很快占领了武安。武伦佩立即将自卫队改名为抗敌自卫大队,联合龙泉等二十多个村庄,组成了一支更为强大的抗日力量。 面对复杂的局势,武伦佩一直在寻找可靠的抗日力量合作。1937年9月,他的外甥翟墨新从香港回到故乡,向武伦佩介绍了八路军的抗日主张。武伦佩派翟墨新去山西寻找八路军,最终与一二九师取得联系。 同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进驻武安。政委吴富善多次与武伦佩秘密会面,向他讲解抗日战争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武伦佩表示了坚决抗日的决心,并接受八路军同志帮助整顿训练队伍。 1938年5月19日,武伦佩率部投奔八路军,被编为一二九师先遣支队武安独立大队,武伦佩任大队长。在改编后的短短几个月里,武伦佩带领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包括肃清东西孔壁伪军、打击李长宏部队,以及保卫彭城的战斗。 1938年9月16日,武伦佩率队突袭武安县城,计划打击李聘三的反动势力。次日凌晨,他亲自率一个连接近县城,不料被日军发现。在掩护战士撤退时,武伦佩腰、胸连中数弹,倒在西大河村东的棉花地里,壮烈牺牲,年仅38岁。 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1942年9月18日,军民为武伦佩建立了纪念碑。碑文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题写:"赤胆忠诚义厚可风,捍卫民族血溅乡里。"在抗日战争两周年纪念时,武伦佩被列为全国500名革命烈士之一。

0 阅读:4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