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榜上无名,而不是脚下无路」
看到这句话第一遍会觉得有道理,
但是回过神来,
又觉得这句话也很难安慰到考研失利的同学,
站在旁观者或者过来人的角度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一个付出大量努力的学生面前说这话,
也并不会显得温情/人间清醒,
毕竟每天十几个小时、日复一日地学习至少半年(有的还是二战),
这种强度不亚于高考,
而且还要承担更多社会结构性困境下那种“不进则退”的精神压力,
明明很用心了,但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理想,
这种挫败感一定不是这样一句话就可以抚平的。
(这一段也是对之前那条关于“过程/结果”二元讨论的补充,承接早上那段话“问题从来不是道路是否笔直,而是这个世界是否仍然给予我们走下去的客观条件”,不必沉浸在“依靠个体自主性就能完全解决挫败感”的幻觉里,相应的社会结构需要被指责。)
近期我的wb、dy、xhs都收到一些私信,
来询问考研失败了怎么办,
觉得迷茫,觉得人生跌入谷底很晦暗,
最初我也会回复一下,举例子开导,
但是越到后面越不知道怎么回复,
每次回复打了很多字又删掉,
很怕触及到对方的伤口,
尤其是知道他们还在刚受挫败后的敏感阶段。
我一直告诉自己无法代表谁,
永远无法做到完全的共情,
回应的时候需要十分仔细的措辞。
想说的是,
请先肯定自己在那段时间的付出,
哪怕社会的评价体系暂时不认可这样的「无结果型付出」,
不要责怪自己当时哪块儿知识复习得不够,
考试的时候哪里犯了混、答错了,
当时的那个你也是站在迷雾里,
能走到如今都是不容易了。
千言万语不如自己认清现状,
认清到底想要什么之后,
再做规划,继续坚持,
还是换个赛道重新开始,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