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27日,华师大物理系才子王申酉在上海普陀区公审大会上,以“现行反革

混沌于浮云 2025-04-09 19:16:40

1977年4月27日,华师大物理系才子王申酉在上海普陀区公审大会上,以“现行反革命”罪名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他的罪名竟然是来自他写的日记。 王申酉,1945年8月生在上海,家里条件苦得不行。父母是从河南逃荒来的工人,带着四个孩子挤在狭小的屋子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他排行老四,从小就显出聪明劲儿。五岁上小学,家里穷得连新书包都买不起,母亲用旧布给他缝了一个,他就背着它去上学。小学六年,他成绩一直拔尖,老师常夸他脑子灵。中学时,他开始用笔记本记东西,每天晚上趴在桌上写,字迹工整,像是在跟自己聊天。 1962年,十七岁的王申酉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学的还是无线电物理。那年月,能上大学的不多,他靠着死磕书本,总算跳出了穷日子。家里人高兴得不得了,父母站在校门口送他,眼睛里满是盼头。大学里,他一头扎进实验室,成天跟仪器和书打交道。物理学是他的主业,但他还喜欢看哲学和社会学的书,脑子里总装着些大问题。课余时间,他常在宿舍写笔记,把一天的想法记下来,厚厚的一本,越攒越多。 1965年,他跟着学校去崇明岛劳动。回来后,日子开始变味。1968年初,他被抓了,原因是日记里写的东西。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十几年的笔记本全被拿走。他被关进一间小屋子,之后放出来,却得在学校干活,每天推着工具车,累得腰酸背痛。1970年,他被送到江苏大丰农场,天天扛锄头下地,风沙吹得脸生疼。1972年,他爸中风,他回了上海,在学校绿化组干活,拿铁锹种树,动作慢但从不偷懒。 1974年,他又被下放到奉贤县农场,住的宿舍漏风,晚上冷得裹紧被子才能睡。他还是没放下写日记的习惯,借着煤油灯的光,一笔一画写着。1976年,他写给女友的一封信被人发现,事情闹大了。不久,他又被带走,关进一间冷冰冰的屋子。1977年4月27日,上海普陀区体育场开了场公审大会。那天雨下得很大,十万人挤在场内,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王申酉被押上台,32岁,瘦得像根竹竿,穿件旧外套,脚上绑着绳子。法官念完判决,死刑,立即执行。人群静得像没人,他被架走,押上卡车,开走了。 事情的根儿在哪儿?还得从他的日记说起。1966年,他开始写些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字里行间透着自己的想法。这些东西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1968年被抓后,他被问了好多次,要求交代问题。他不吭声,日记却成了证据。1976年那封信曝光后,事情更压不住了。1977年,公审前,他在狱里写了六万字的陈述,试图解释,可没人听。判决那天,雨水打湿了宣判书,他的命也到头了。 王申酉的日记到底写了啥?具体内容早没了,但从后来平反的文件看,他不过是记录了生活里的见闻和感想。比如社会上的不公,政策带来的乱象,还有对未来的迷茫。那年代,管得严,思想稍微跑偏就可能是罪。他不是什么坏人,也没干过破坏的事,就是喜欢琢磨,喜欢写,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公审大会上,法官念的罪名是“现行反革命”,听着吓人,其实就是日记里的几句话被无限放大。 1981年4月3日,上海相关部门给他平反,说这是冤案。那时候他已经走了四年,骨灰都没留下来。平反的消息传开,有人叹气,有人摇头。他的故事慢慢传出去,成了个教训。那年代,写东西得小心,一不留神就可能翻车。王申酉不是英雄,也不是坏蛋,就是个普通人,爱读书,爱思考,最后却栽在了自己的笔下。

0 阅读:1080

评论列表

虚谷之心

虚谷之心

3
2025-04-13 10:57

小便,你想表达什么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