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爱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丈量他人的高度,殊不知优秀者的轨迹本就不该被世俗框架束缚。 王楚钦的北大硕士录取资格之所以引发争议,本质是部分人混淆了“公平”的定义。北大体育教研部公示信息明确指出,其入学流程严格遵循“奥运冠军保送政策”,免初试但需参与与普通考生完全一致的复试考核。他以86分的复试成绩通过选拔,且该名额独立于统招体系之外,未占用任何常规招生指标——这些事实恰恰印证了程序的透明性。 与其纠结于他未参与统考,不如看看他如何将每天的训练碎片转化为学习时间。当普通人在社交媒体消遣时,他在赛场与课堂间无缝切换,用自律拓宽人生维度。竞技体育培养的不仅是奖牌,更是目标感与执行力,这种特质在学术领域同样珍贵。 所谓“特权”质疑,实则是忽略专业运动员特殊培养机制的表现。国家为顶尖运动员设计升学通道,既是对其体育贡献的回馈,也是推动体教融合的战略布局。若要求世界冠军与普通考生完全遵循同一路径,才是真正的不公。 王楚钦用球拍诠释了何为“更高更快更强”,如今又在学术领域突破边界,这种多维度的成长恰恰展现了新时代运动员的立体形象。与其眼红他人摘星,不如先学会抬头看星空。
有些人总爱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丈量他人的高度,殊不知优秀者的轨迹本就不该被世俗框架
墨色流年浅笑
2025-04-09 18:57:2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