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西安热电厂门口,厂长指着1位“老工人”喊:“老吴,首长马上来,赶快把门口打扫干净。”半个小时后,老吴扫好了地,正准备离开。首长正好下车,立即跑到老吴面前,敬礼喊:“老领导,你怎么在这里?” 吴华夺,1913年出生,湖南农村出来的苦孩子。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种田是他从小干到大的活,泥巴和汗水是他最熟的味儿。没啥正经上学机会,他就晚上凑着昏黄的灯光自己学认字,脑子挺灵光。那时候村里学堂破得不行,可他愣是没放弃,想多懂点东西。17岁那年,1930年,他跑去参加红军,扛着个破包袱就上了路,从此跟家里田地拜拜,把命绑在了革命上。 进了红军,他不是光喊口号的,干活实打实。打仗勇敢,脑子还转得快,没几年就混出了点名堂。1932年,他在战壕里入了党,从那会儿起,他心里就装下了个大目标——为穷人打天下。长征那几年,他跟着队伍翻山越岭,夹金山上大雪埋到膝盖,他冻得哆嗦还扶着战友走。抗日战争来了,他在华北带着部队打游击,日军来犯,他带着人摸黑设伏,干得挺漂亮。解放战争里,他上了辽沈战役的前线,指挥作战沉稳得很,炮火响成一片他也不慌。 新中国成立后,他没歇着,1950年抗美援朝又上了战场,带着部队往前冲。1955年,他拿到了少将军衔,肩膀上扛着星星,可人一点没飘。战友都说他低调,经常跟大伙儿一块啃馒头,聊家常,没啥架子。军旅几十年,他攒了一堆功劳,可从没见他到处吹嘘,硬是靠本事站住了脚。 到了1969年,吴华夺已经退下来了。那年秋天,他被安排到西安热电厂,跟一帮老干部一块儿接受“锻炼”。说是锻炼,其实就是干体力活,清杂物、扫地啥的。那时候厂里有个副师长出身的老干部,厂长对他客气得不行,天天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可像吴华夺这帮人,厂长压根没当回事,随手发个扫帚就打发去干活了。每天早上汽笛一响,工人们上班,他们这帮老家伙就扛着工具出去,清扫厂区,搬东西,忙得满头汗。 那天上级首长要来视察,厂里早早忙开了。吴华夺被分到厂门口扫地,厂长路过还喊了句让他快点,别让首长看见乱糟糟的。副师长想帮忙,厂长赶紧拦着,说这活不用他干。吴华夺也不吭声,低头扫完就打算走。结果首长车一到,下车后没搭理厂长和副师长,直奔吴华夺去了,还敬了个礼,喊了声“老领导”。厂长傻眼了,问旁边人这咋回事。首长这才说,这是吴华夺少将,他以前的上级。厂长一听,脸都绿了,赶紧跑过去赔不是。 这事儿咋闹出来的?其实也不奇怪。那年头,老干部下厂“锻炼”挺常见,身份啥的不一定都报得清清楚楚。吴华夺自己也不爱张扬,到厂里就老实干活,没跟谁提过自己当过将军。厂长呢,眼皮子浅,只认得出副师长这号人物,对吴华夺这种不起眼的“老工人”压根没上心。首长认出他,是因为两人早年在战场上搭过档子,关系不一般。吴华夺当年指挥过不少硬仗,首长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然一见面就激动。 厂长这边呢,不是啥坏人,就是太会看人下菜碟。副师长名头响,他捧着;吴华夺没露身份,他就当普通老头使唤。这也反映了那时候的风气,有些人眼里只有职位高低,不管你过去干过啥。吴华夺倒没计较,扫完地还说自己是来锻炼的,干点活没啥。这态度挺接地气,跟他一贯的作风一个样。 首长那天是第21军副军长,跟吴华夺是老战友。俩人聊了半天,回忆过去打仗的事儿。首长走的时候还挺舍不得,厂长趁机凑上去,想给吴华夺换个轻松活儿。吴华夺没答应,说跟大家一样干就行。从那以后,厂长对他态度变了,天天客客气气递热水,可吴华夺还是老样子,每天扛工具干活,汗水照滴。他不爱搞特殊,干活跟其他人没两样。 1976年,他离开热电厂,回部队恢复了职务。走那天,他背着个旧包袱,跟工友们挥挥手就走了。1993年,他因病去世,80岁。走之前,他还穿着那件旧军装,肩章都褪色了。葬礼没啥排场,战友们送了他最后一程。他的故事传下来,成了段让人敬佩的往事。
西安雁塔区枫林苑7号楼电梯间,2025年4月12日清晨保洁员拾到的那盒苯磺酸氨氯
【3评论】【2点赞】
用户69xxx40
过去的干部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