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没有丝毫顾忌,反而还主动说道:放我这吧,我可以替他当守墓人! 乔冠华,一个响彻中外的名字,一位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奉献一生的伟人。他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思想开明,家境殷实。乔冠华自幼聪颖过人,在求学之路上连续跳级,16岁便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大学期间,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但同时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状忧心忡忡。 大学毕业后,年轻气盛的乔冠华远赴日本留学,在异国他乡开启了人生新篇章。然而,海外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乔冠华在日本期间积极参与进步活动,因而惹恼了当局,被驱逐出境。不过,这并没有击垮他的斗志。1935年,乔冠华转战德国,在异国他乡继续追寻学术之梦。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乔冠华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获得了德国哲学博士学位,令人刮目相看。 彼时的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乔冠华敏锐地意识到,一场席卷全球的战争正在酝酿之中。他深知,在民族危亡之际,自己不能再埋头于书斋之中。1937年,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乔冠华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他先是辗转来到香港,以"乔木"的笔名担任《时事晚报》的总编辑,用犀利的笔锋撰写时政评论,为抗战呐喊助威。 不久,香港也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乔冠华不得不再次流亡,最终辗转来到当时的陪都重庆。1942年,他有幸结识了周恩来同志,自此,这位青年才俊正式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在重庆期间,乔冠华与另一位革命青年龚澎在工作中相识,两人惺惺相惜,但碍于身份敏感,一直无法捅破那层窗户纸,直到周恩来同志的巧妙点拨,两颗炽热的心才得以携手。 婚后,乔冠华与龚澎夫妇在工作上并肩作战,生活中互相扶持。1944年,他们的儿子乔宗淮呱呱坠地,夫妻俩忙于工作,常常把孩子寄放在办公室,与战友的孩子一起玩耍嬉戏,其乐融融。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乔冠华和龚澎用无悔的坚守和真挚的爱,谱写了一曲革命伉俪的赞歌。 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与龚澎夫妇在外交战线上继续并肩作战。造化弄人,龚澎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积劳成疾,最终因病早逝。乔冠华悲痛欲绝,他常常凝视着龚澎的照片,泪洒夕阳,一度难以走出丧偶之痛。 197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让乔冠华组建联大代表团,并专门指定章含之作为代表团成员,乔冠华的人生才开启了新的篇章。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的生母谈雪卿是当时上海滩颇有名气的交际花,她与军阀陈调元的儿子陈度有过一段恋情,并生下了章含之。陈度已有家室,无法娶谈雪卿为妾,谈雪卿一怒之下,扬言要把女儿送给黄包车夫抚养。章士钊得知此事,受陈调元所托出面调停,最终将年仅8个月的章含之抱养。正是章士钊的慷慨解囊,章含之才得以摆脱流落街头的命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年轻的章含之在一次圣诞舞会上邂逅了燕京大学的洪君彦,两人一见倾心,陷入了炽热的爱河。经过8年的爱情长跑,他们终于喜结连理,好景不长,婚后没多久,洪君彦就变了心,在外有了新欢。章含之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她本想为了爱情和女儿隐忍下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果断割舍,结束了这段不幸的婚姻。 伤心欲绝的章含之来到了外交部工作,初次与乔冠华相识时,两人可谓是相看两厌。乔冠华生性耿直,对章含之迟到十分不满,尽管章含之解释是因为要转交父亲的信函耽搁了,他也并不买账。而在随后的一次联合国大会上,章含之作为临时翻译出现失误,更是让乔冠华勃然大怒,两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日久见人心,乔冠华和章含之在工作中逐渐释怀前嫌,真挚的情愫在两颗受伤的心灵间萌芽。乔冠华常常与章含之通电话,谈天说地,无所不及。章含之也对乔冠华的起居饮食十分关心,乔冠华曾打趣说,就算她给自己的是毒药,自己也会欣然饮下。在章含之的悉心照料下,乔冠华的身体和精神都焕然一新,两人的感情也日益升温。 1983年,乔冠华的癌症复发,病情迅速恶化。弥留之际,他轻声问章含之,是否愿意合葬。章含之没有正面回答,但乔冠华知道,沉默已是最好的答案。乔冠华走后,章含之果然再没有接受任何人,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守候,陪伴乔冠华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当有人劝她再攀新枝时,她淡然一笑,只说:"爱是不能后悔的,曾经徜徉大海,怎能甘心在小溪中戏水。" 1985年,乔冠华长眠于故乡盐城,但当地的环境对这位外交家并不友好。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没有丝毫顾忌,反而还主动说道:放我这吧,我可以替他当守墓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能有如此胆识和情怀的人已属凤毛麟角,乔冠华虽离人世,但他的精神必将永驻人间。
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
梦幻的星辰里
2025-04-09 16:55: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