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个颠覆性发现:人的痛苦大都来自入戏太深,过于认同某个身份。 比如把加班当使命的职场人,裁员时最难受和崩溃; 为孩子活着的母亲,空巢后突然找不到呼吸的节奏; 就连那些为爱情要死要活的人,本质是害怕自己的“痴情角色”被别人删除。 所有痛苦背后都闪着相同的字幕:我们过于认同某种身份或者是角色,一旦我们能够识别就会更好的告别痛苦。 脑科学实验显示: 持续认同某个身份超3年,前额叶皮层会形成“角色茧房”; 总说“我必须”的人,杏仁核体积比常人肥大28%; 想要告别痛苦的人必须懂得 打破自我的身份或者角色就是更好的新生 比如职场不是战场而是游乐场—— 被离职时默念,我的人生又有新的可能; 遭遇背叛都可以惊叹,这个剧本转折真够刺激。 告别痛苦的关键是想象有一个观察者: 1️⃣ 每天对着镜子说三次,我在扮演当前版本的我。 2️⃣ 焦虑袭来时用第三人称写小剧场,张女士正在会议室出演镇定高管。 3️⃣ 把人生简历改成,自我的角色体验清单。 要记住,任何身份都是你,你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更多的可能。 比如,你可以是孝顺女儿,但不被「孝」字锁住咽喉; 你可以是拼命三郎,但随时能脱下戏服吹口哨; 你可以在某个时刻充当「受害者」身份,但可以同时担任强者出击。 当你的眼泪流下来,记得这是你对自己人生的正常生理反应; 当外在的掌声响起来,明白那是给你的某个角色的打赏和肯定。 人生这场沉浸式戏剧,最高级的玩法是—— 既能全情投入,又随时能走到观众席吃爆米花。 关注唐若心学 进入主页,获取更多智慧心理学常识。高层次心理效应 氛围感心理学 内心戏分析 认同焦虑 孤独入戏 死亡心理 九成的人不入戏 焦虑抑郁的本质 知觉心理学 离职后心理戏 内心强度认知痛苦
心理学有个颠覆性发现:人的痛苦大都来自入戏太深,过于认同某个身份。 比如把加班当
梦秋谈情感
2025-04-09 16:36:4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