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一小区业主从事外卖工作,常穿外卖服回小区,多次被保安拦截盘问,忍无可忍之下与保安发生言语冲突。物业随后派人围堵该业主,一句话惹怒了不少人。网友:到底谁是小区主人?
(来源:法治进行时)
“物业费你交不交,都是你的义务!我不让你停车,你就不能停!” 这番透着强硬甚至几分“权力”意味的话,出自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之口,在网络上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事情的原委并不复杂。小区里有位年轻业主,因工作关系需要常穿外卖制服进出。
不知是保安恪尽职守过了头,还是未能记住这张已付费入住的面孔,这位业主一次次在小区门口被拦下盘问。
日复一日的重复确认,让“回家”这条路变得不再顺畅,仿佛自己是需要反复验明正身的“外人”,换谁心里都不会痛快。
终于,在又一次被拦下后,长期积累的憋闷情绪爆发,这位年轻业主没忍住,对着保安说了粗话。
业主爆粗口在先,这确实不妥。但物业接下来的反应,却放弃了化解矛盾的路径。
他们没有选择了解业主为何情绪失控,反而召集更多人手将业主围住,要求必须道歉,指责其辱骂工作人员,并强调保安盘问属“正常”流程。
现场的紧张气氛,因物业人员那句关于“义务”和“停车权”的强硬表态而达到了顶点。
这番话彻底点燃了公众对物业服务边界的讨论。业主支付物业费,购买的本应是安全、便捷和有尊严的居住体验。
当基本的“认人”都做不到,反复盘查给业主带来持续困扰时,服务的质量便打了折扣。
此时再强势地谈论业主“义务”,甚至暗示自己有权随意剥夺业主的正常权利(如停车),无疑是将本该平等的服务关系,扭曲成了居高临下的管理,甚至隐隐透出支配的味道。
网络上的声音,虽然也有批评业主冲动的,但更多的是指向物业方暴露出的傲慢与服务意识的缺失。
许多人认为,明明可以通过登记备案或发放特殊出入证这类简单的人性化管理手段,来避免这种因职业着装引发的反复“误会”。
问题的根源或许不在于保安认不出业主,而在于管理方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变通,以及一种将自己视为“管理者”而非“服务者”的错位心态。
当服务不再以人为本,矛盾的种子便已埋下。这起事件也值得物业服务行业的反思。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