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航空前脚刚签完50架波音737的订单,后脚中国就对波音加征34%

墨香染时光 2025-04-09 12:46:31

中银航空前脚刚签完 50 架波音 737 的订单,后脚中国就对波音加征 34% 关税,单架成本直接暴涨 4080 万美元,50 架就是 20.4 亿美元。 这钱拿去买咱们的 C919,按目录价 1.08 亿美元算能买近 19 架!更绝的是,这 50 架订单是 2025 年 3 月刚签的,原本计划 2031 年前交付,结果关税政策一落地,这些订单全被 "套牢" 了。 表面看,中银航空这波操作像极了 "高价接盘"。但仔细琢磨,这里头藏着中国航空业的一盘大棋。 要知道,中银航空是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虽在新加坡,根儿却是地道的中国国企。这种身份决定了它的每一步动作都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2025 年 3 月签署订单时,中美关税博弈已经暗流涌动,中国为何还要让子公司 "顶风作案"?答案就在关税政策的时间点上。 中国宣布加征关税的时间是 2025 年 4 月 4 日,而关税正式实施是 4月10日。这意味着,中银航空的订单恰好卡在政策生效前的 "窗口期"。表面上看是 "被套牢",实则是给波音挖了个 "甜蜜陷阱"—— 既让波音尝到中国市场的甜头,又用关税政策倒逼其调整对华策略。 这 20.4 亿美元的 "学费",其实是中国给国产大飞机 C919 交的 "成长基金"。按目录价算,20.4 亿美元能买 19 架 C919,而 C919 的国产化率已从最初的 60% 提升到 90% 以上。更关键的是,C919 的订单量正在飙升 ——2017 年就突破 785 架,现在保守估计超过 1000 架。 关税政策落地后,国内航空公司的采购逻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民航业内人士算了笔账:加征 34% 关税后,波音 737 的采购成本将比空客 A320 高出 15% 以上。这种价差足以让航空公司重新评估采购策略。去年三大航接收了国产 C919 飞机,今年订单可能进一步向国产机型倾斜。 对波音来说,这场关税战堪称 "生死时速"。2024 年前三季度,波音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同比下滑 21.56%,而空客同期交付量增长 35%。更要命的是,中国市场占波音全球订单的 20% 以上,一旦失守将直接动摇其全球霸主地位。 波音的应对策略充满无奈。一方面,它试图通过 "价格补偿" 留住中国客户 —— 比如承诺在关税成本上让步,或者提供更长的付款周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施压,希望通过谈判缓解关税压力。但特朗普政府的 "对等关税" 政策已全面铺开,波音的游说收效甚微。 这场关税战的影响远不止航空业。美国对华出口的半导体、农产品、飞机等 "三大件" 中,飞机是最脆弱的一环。2024 年美国对华出口半导体 508 亿美元,大豆 120 亿美元,而飞机出口仅 68 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对波音加征关税的 "痛感" 远低于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封锁。 这场博弈让人想起 70 年前的抗美援朝。当时中国用小米加步枪硬刚美国钢铁洪流,最终打出了国际地位。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中国在芯片、大飞机等领域遭遇 "卡脖子",但通过 "农村包围城市" 的策略,正在各个领域实现突破。 中银航空的 "套牢" 订单,本质上是中国航空业的 "战略诱饵"。用 20.4 亿美元的短期成本,换来 C919 的市场空间和波音的战略被动,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正如当年中国在朝鲜战场证明 "钢多气少" 不敌 "气多钢少",今天的中国航空业正在用智慧和定力,书写新的逆袭故事。 当波音股价在关税消息发布后意外上涨时,很多人看不懂。其实这背后是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复杂心态:既想逃离中美博弈的漩涡,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巨大蛋糕。 而中国的策略早已超越简单的贸易对抗 —— 通过关税杠杆撬动产业链重构,用国产替代打破技术垄断,这才是真正的 "大棋"。未来的航空市场,注定是一场耐力、智慧和战略定力的较量,而中国,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0 阅读:574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01

用户16xxx01

17
2025-04-09 19:35

歪喘不止

火锅与豆瓣

火锅与豆瓣

13
2025-04-10 11:59

没看懂,怎么作为中国银行下属企业采购波音就成了国产飞机的业务空间了?怎么关税暴涨之后需要付出更多的采购成本就划算了?就为了波音那个所谓的延长付款期限和不成功的对白宫的游说?

凝志志

凝志志

4
2025-04-11 10:05

84%了!小编

tommyxjzhou

tommyxjzhou

1
2025-04-10 13:15

首先这是一家在新加坡的中资外国公司。其次,飞机租赁一般是客户要租什么租赁公司去买什么而不是租赁公司买了再找下家来租。所以文章通篇都是错误和垃圾。

墨香染时光

墨香染时光

阳光明媚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