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一位深藏地下的革命者落入敌手,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在被押赴刑场的最

农村小水文化 2025-04-09 12:17:37

1928年,一位深藏地下的革命者落入敌手,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在被押赴刑场的最后时刻,同囚室的偷牛犯忽然凑近他耳语:"先生可想重获自由?" 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正是梅大栋。1901年,他诞生于安徽旌德县一个贫寒农家,作为长子,身后还有年幼的弟妹。父亲早逝后,裹着小脚的母亲以羸弱之躯扛起全家生计,靠着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硬是将他和弟弟送进了师范学校。这在当时闭塞的乡村,无异于石破天惊之举。 师范学堂里,梅大栋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尤其在考入省立宣城四师后,在进步教师的引领下,系统研习马克思主义学说,逐渐成长为传播新思想的急先锋。1922年学成从教,他白天执鞭授课,夜晚深入工厂,为劳苦大众开蒙启智。 1924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梅大栋更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人运动。但1925年风云突变,组织遭敌破坏,他被迫返乡。归乡后的梅大栋并未消沉,白天教孩童识字,入夜在自办的夜校里为农人授课,学员最多时达四十余人。在他的感召下,胞弟梅大梁亦投身革命,兄弟二人并肩战斗,在皖南大地播撒革命火种。 1928年11月18日,梅氏兄弟与十名同志不幸被捕。作为负责人,梅大栋成为重点"关照"对象。敌人先以优渥待遇相诱,单间牢房、美酒佳肴无所不用其极,见他不为所动,旋即施以酷刑。但无论皮鞭抽打还是烙铁加身,都未能撼动这位革命者的意志。 走投无路的敌人将他与偷牛犯关押同室,意在羞辱。遍体鳞伤的梅大栋蜷缩在霉湿的草席上,对周遭充耳不闻。直到子夜时分,那个被称作"老曹"的偷牛犯忽然凑近,压低声音道出惊人之语。梅大栋初时警觉,但听对方提及夜校往事,记忆渐渐苏醒——这竟是两年前夜校里那个总坐在角落的憨厚农人。 原来老曹因家贫偷牛入狱,谈及往事羞愧不已。他掀开草席,露出墙角处隐秘的挖掘痕迹:"这土墙松软,只要功夫深,定能挖通。"见梅大栋将信将疑,他又掏出私藏的竹筷:"白日里我装疯卖傻,趁放风时抠下不少土块。" 在生死边缘,梅大栋决定赌上一把。此后数夜,二人轮班作业:一人佯装酣睡放哨,另一人便用竹筷刨土。墙角的凹洞日渐扩大,更意外的是,看守刘贵银竟暗中相助——这位素怀正义的老狱卒不仅装作不知,还偷偷传递消息,与狱外同志取得联系。 经二十余日苦战,某个暴雨倾盆的深夜,墙角轰然洞开。梅大栋钻出地道时,正撞见刘贵银含泪守望。越狱成功的他立即联络组织,却惊悉噩耗:就在他脱险次日,梅大梁等十人已被秘密处决。年仅十九岁的梅大梁,将热血永远洒在了皖南的土地上。 强忍悲痛的梅大栋重整旗鼓,继续转战各地。历经无数险境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转战文化战线,直至1957年溘然长逝。这段由地下党员、落魄囚徒与良心看守共同谱写的越狱传奇,至今仍在皖南山区流传,见证着黑暗年代里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