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世界征税是假,围剿中国才是真!别看美国向世界所有国家,包括他的盟友加征什么对等关税,这很可能是一场假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真正的目的是为围剿中国设的一个局,美国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是,只要不与中国做生意,美国的对等关税都是可以取消的。 先看税率区别。2025 年 4 月,美国宣布对全球加征 10% 基准关税,但转头就给中国 “开小灶”:电动汽车关税直接翻倍到 100%,锂电池、光伏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加征 25%,半导体、钢铝这些中国重点产业也被盯上。 而对欧盟、日本这些盟友,虽然也象征性加税,但税率普遍在 20% 以下,甚至还能通过谈判减免。 比如美国和欧盟就钢铝关税达成协议,允许欧盟部分产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转头却对中国同类产品死死卡住不放。这种 “看人下菜碟” 的操作,明摆着是要把中国从全球产业链里挤出去。 再看政策背后的算计。美国宣称加税是为了 “平衡贸易逆差”,但实际计算方式漏洞百出。按照他们的公式,中国因为贸易逆差大,被加征 34% 关税,而印度、越南这些顺差小的国家税率低得多。 但问题是,美国的逆差根本不是关税高低造成的。中国对美出口的一半以上是机电产品,这些产业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美国消费者需要低价商品,企业需要中国零部件,这是市场规律,岂是关税能改变的? 真正的原因是,美国想借关税迫使其他国家 “选边站”——只要减少和中国做生意,美国的关税就能商量。 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动汽车。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 100% 关税,但中国车企本来就没把重心放在美国市场(2023 年对美出口仅占 1.08%)。 这时候加税,与其说是保护本土产业,不如说是向盟友施压:“你们要是敢买中国电动车,我也照样加税!” 与此同时,美国却在 “印太经济框架”(IPEF)里拉拢日韩、东盟,推动供应链 “去中国化”,甚至给符合条件的国家提供补贴。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策略,就是要把中国从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位置挤走。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反噬自身。中国迅速反制,对美商品加征 34% 关税,稀土出口管制也同步启动。这直接冲击了美国的农业、能源和高端制造。 比如美国大豆出口商急得跳脚,因为中国是他们最大的买家;特斯拉等车企也担心电池供应链断裂。 而欧盟、东盟这些国家虽然暂时隐忍,但私下里都在寻找替代方案,毕竟谁也不想被美国当枪使。 说到底,美国这套 “全球征税” 的把戏,和内容 1 里的 AUKUS 协议如出一辙:用看似公平的规则包装,行针对中国之实。 但现实是,中国的经济韧性远超美国想象。我们对美出口占比已经从 2018 年的 19% 降到 2025 年的 15%,而 “一带一路” 和 RCEP 伙伴的贸易额占比突破 35%。美国想靠关税孤立中国,最后可能发现,被孤立的是自己。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5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