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一张行吻手礼的照片,堪称世纪之吻。1974年9月27日,毛主席在长沙接

史说畅谈呀 2025-04-09 10:23:44

毛主席唯一一张行吻手礼的照片,堪称世纪之吻。1974年9月27日,毛主席在长沙接见了哭着要见他的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 在菲律宾马尼拉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邸里,有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被精心裱框,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张泛黄的照片定格了一个特殊的历史瞬间:1974年9月27日,在湖南长沙,中国最高领袖毛泽东主席以西方礼节回应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的吻手礼。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在外交场合行使吻手礼,被后人称为"世纪之吻"。 1974年是中菲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年夏天,伊梅尔达作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特使来华访问,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做准备工作。然而,这次访问的开端并不顺利。 当时的毛主席已经80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尤其是严重的老年白内障使他的视觉变得模糊。为了让毛主席安心休养,中央已经大幅减少他接见外宾的次数。因此,当伊梅尔达抵达北京时,负责接待的李先念同志婉言告知无法安排与毛主席会面。 但伊梅尔达展现出了非凡的外交智慧。在与李先念会谈时,她动情地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甚至当场落泪。这位美丽的菲律宾第一夫人用她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聪慧与坚持。最终,中央决定破例安排伊梅尔达千里迢迢前往武汉,与正在那里休养的毛主席会面。 9月27日这天,伊梅尔达特意换上一件考究的白色连衣裙,乘坐专机抵达长沙。会见开始时,她按照菲律宾的传统礼仪,用额头轻轻碰触毛主席的手以示敬意。随后,她优雅地脱下白色手套,将右手伸向毛主席,期待着这位东方大国领袖的回应。 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屏住了呼吸。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中国领导人很少使用西方礼节。然而,毛主席展现出了一位世界级领袖的胸襟与气度。他从容地执起伊梅尔达的手,轻轻一吻,完美地回应了这个外交礼仪。这个举动不仅展现了毛主席对国际礼仪的理解,更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菲关系的诚意。 这次会面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伊梅尔达不仅实现了与毛主席见面的心愿,更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张照片被她珍藏了40年,成为中菲两国外交史上一段难忘的佳话。 在这场历史性的会面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渊源。伊梅尔达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她的家族历史。她的外曾祖父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华人,这层血缘关系让她对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她会如此执着地想要见到同样来自湖南的毛主席。 伊梅尔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不仅仅停留在血缘层面。在她的家庭中,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她的儿女们都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毛爷爷",她的大女儿艾米更是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这种跨越国界的文化认同,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显得尤为难得。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还较为有限。但伊梅尔达却打破了这种局限。她精通中文歌曲,在会见毛主席时,特意演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不仅展现了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传达了她对中菲友好关系的期待。 这次会面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外交活动。毛主席曾经表示,他欣赏伊梅尔达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在国际交往中,真诚往往比繁文缛节更有力量。两位领导人的互动,展示了文化交流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 对中菲两国关系而言,这次会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毛主席向伊梅尔达表达了对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互助的期待,这一理念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通过这次会面,两国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文化与情感的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伊梅尔达是毛主席在生命最后两年里唯一会见的外国要人。每当被记者问起与毛主席会面的经历,她总是难掩激动之情。那张记录"世纪之吻"的照片,在她的家中一直保存了40年之久。这不仅是一张珍贵的历史影像,更是一段难忘的外交佳话。

0 阅读:43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