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道“孩子,给我弄300发子

文山聊武器 2025-04-08 18:05:06

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道“孩子,给我弄300发子弹。汉奸一瞪眼:“你要子弹干啥?”“给八路军。”汉奸啪的一拍桌子,噌的一下,站起来:“你不想活了? 1941年,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日军占了大半个中国,八路军在敌后苦撑,缺枪少弹的日子不好过。那时候,有个叫马宗英的老妇人,六十来岁,平时靠卖包子和烧饼过日子。她不是啥大人物,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但她还有个不普通的身份——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别看她年纪大,胆子可不小,常年在日伪军眼皮底下给八路军送情报、运物资。那年,她接到个任务,要弄300发子弹给八路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子弹在敌占区是管制物资,私自搞这玩意儿,被抓住就是死路一条。 马宗英有个侄子叫王天蓬,三十出头,本来是个热血青年,早些年也打过鬼子。可后来部队打散了,他走投无路,又被上级拉着投靠了日伪军,当了个小队长。说白了,就是个“汉奸”。他心里其实恨日本人,可日子逼得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马宗英知道侄子这身份,也知道他手里多少有点门路,就合计着找他帮忙。 她把王天蓬请到家里,摆了一桌子菜,好吃好喝招待着。趁着侄子吃得高兴,她试探着聊了聊日伪军的事儿,最后才把正题甩出来,说要300发子弹。王天蓬一听就懵了,差点没被呛着。他心里明白,这事儿干成了是掉脑袋的罪,可姑姑那股子不怕死的劲儿让他有点动摇。马宗英没多劝,就是实打实地说,八路军缺弹药,国家这时候需要人站出来。王天蓬咬咬牙,答应下来了。 王天蓬当小队长,权限不大,弄子弹得靠上头。他找到伪军大队长魏洪展,又是请吃饭又是拍马屁,哄得魏洪展挺高兴。他找了个理由,说部队扫荡缺弹药,魏洪展也没多想,就批了点子弹给他。王天蓬拿到货,赶紧交给马宗英。可这300发子弹咋运出去,又是个大难题。城门有日伪军守着,出城的人都得搜身检查,带这么多子弹出去,简直是九死一生。 马宗英脑子活,想了个法子。她把子弹藏在卖包子的小摊车里,底下塞满子弹,上头盖上包子和烧饼,装得跟平常出摊似的。她还随身带了张通行证,里面夹着她跟王天蓬的合影。到了城门口,日伪军果然拦下她,开始翻查摊车。眼看就要露馅,马宗英不慌不忙掏出通行证,说自己是王天蓬的姑姑。守门的兵知道王天蓬跟大队长关系好,不敢惹事儿,就放她过去了。她就这样带着子弹出了城,交给了八路军。 这事儿干成了,可王天蓬的下场不咋好。日军后来查军火,发现子弹少了,追到他头上。王天蓬知道跑不掉,干脆自己扛了,说子弹是他私自挪用的,没提马宗英和八路军半句。日军把他抓去审,严刑拷打也没撬开他的嘴,最后把他枪毙了。他这人吧,说不上啥英雄,当“汉奸”那段谁也洗不白,可最后这步棋,多少算给自己留了点骨气。 马宗英呢,送完子弹没停下,继续干她的地下工作。她没啥文化,也不懂啥大道理,就是觉着国家遭了难,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这辈子没啥轰轰烈烈的事迹,可那300发子弹,真真切切帮了八路军一把。那年月,像她这样的普通人不少,没人给他们立碑,可他们干的事儿,比啥碑都硬气。 王天蓬这人,也不好评。他当“汉奸”是事实,咋也美化不了。可他最后帮了姑姑一把,也算在悬崖边上拉了自己一把。他死得惨,可谁也说不清,他心里到底后不后悔。或许他早就知道,这条路走下去没好结果,帮马宗英弄子弹,既是救赎,也是给自己个交代。 再说那300发子弹,数量不多,可在1941年的敌后战场,真是雪中送炭。八路军那时候啥都缺,枪支弹药全靠缴获和自己想办法。马宗英送去的子弹,兴许就让某场战斗多坚持了一会儿,救了几条命。这些事儿,史书上没细写,可老百姓心里都明白,谁是真心为国家好的。

0 阅读:2647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