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张作霖给张学良说了门亲事,逼着他娶了比自己大三岁的于凤至。洞房那晚,张学良垂着头和于凤至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大姐,我敬重你!”于凤至不知如何是好,只干巴巴地说了一句:“夫君别说傻话了,更衣吧!” 1990年3月30日的美国好莱坞山顶,夕阳西下,华灯初上。93岁的于凤至老人躺在床上,目光紧紧盯着墙上的一张照片——那是1934年她与丈夫张学良在欧洲旅行时拍下的合影。下午5点半,她的心脏突然剧痛,身体迅速陷入弥留状态,再也无法言语,但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张照片。 这位老人的墓碑上,刻着英文名"FENG TZE CHANG"——张凤至。她的墓地特意留了两个墓穴,左边是她自己的,右边是为张学良预留的。在中国传统中,右为上,她希望即使在死后,丈夫依然是她的天。 如果时光倒流到1915年,谁能想到这位坚守一生的女子,当初却是被安排的姻缘。 那年,张作霖对14岁的儿子张学良说:"小六子,你的正室原配夫人,非听我的不可!这门亲事我已经定了,成亲后你如果不喜欢于家姑娘,就当是你妈的干闺女,跟你妈过好了。你在外面另找女人,我可以不管,这总行了吧?" 张学良听说父亲为他选定了比自己大三岁的郑家屯于凤至为妻,憧憬婚姻自由的他拒不同意。但在封建社会,连一言九鼎的父亲都放低姿态说到这份上,张学良也只好勉强答应。 张作霖选中于凤至,并非偶然。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是郑家屯的豪商,当年张作霖还是草莽时,曾得到于文斗的慷慨解囊,帮他逃过官兵追杀。张作霖崛起后知恩图报,登门拜谢时见到了于凤至,大为欣赏,便为儿子定下这门亲事。 1915年端午节,于凤至随父亲于文斗来到奉天进货买书。消息传到张作霖耳中,他立刻派人邀请于凤至到帅府与张学良见面。但于凤至感觉这像是"送货上门",坚决谢绝了邀请。张作霖了解后,只好命令张学良前往天益堂药房见于凤至。 倔强的张学良采取了折中办法:他假扮商人,携带一真一假两幅古字画,前往天益堂药房。两人见面后,张学良惊讶地发现,于凤至皮肤白皙,娥眉凤眼,举止端庄大方,与他想象的"屯里姑娘"判若两人。更让他佩服的是于凤至鉴别古字画的眼力与学识,心中涌起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于凤至见到这位风流倜傥、谈吐风雅的美少年,心田也掀起了莫名的波澜。谁也没想到,这次初见竟会引出日后半个多世纪的复杂情缘。 1916年8月8日,农历七月初十,张学良在郑家屯与于凤至完婚。于凤至的母亲担心女儿被豪门看轻,陪送了两座银行:一处在沈阳叫"富裕祥",另一处在锦州名为"庆泰祥"。 1991年5月,90岁的张学良终于得以踏上美国的土地。当儿女们带他来到好莱坞山顶的别墅,看到于凤至生前按照北京顺城王府样式精心布置的家园时,他沉默了。接过孩子们递来的于凤至遗嘱,这位经历过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老人,竟嚎啕大哭。 遗嘱上,于凤至将所有财产和别墅都留给了张学良,还特意安排了两个墓穴,左边是她自己的,右边预留给张学良。尽管已是阴阳两隔,但她依然希望与丈夫相伴,即使是在另一个世界。 婚后的于凤至在张家处处谨慎,办事稳重,待人有礼。她尽心侍奉公婆,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佣人也从不摆架子,很快就得到了张家上下的认可和赞誉。张作霖夫妇对这个儿媳妇十分满意,甚至主动送她去东北大学进修文法。 于凤至不仅是个好妻子,更是一位有担当的"大女人"。1925年,孙中山逝世,在国葬上,是于凤至陪着宋庆龄。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炸死,是于凤至挺身而出,与日本人巧妙周旋,为张学良秘密回东北接掌军政大权争取了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又陪着丈夫来到北平,带头捐款,号召抗日,与国际人士频繁会晤,为国家和家乡积极奔走。她还关心教育事业,在她的推动下,128所新民小学遍布东北,惠及万千百姓。 然而,尽管于凤至如此贤良淑德,张学良对她却只有尊重,缺乏爱情的温度。1922年,18岁的天津富家千金谷瑞玉与张学良相遇,因共同会英语而相谈甚欢。一年后,谷瑞玉成为张学良购买飞机的翻译。1924年直奉战争期间,谷瑞玉冒死到前线陪伴张学良。同年10月,张作霖默许儿子与谷瑞玉在天津结婚。但张学良不敢把这个"二房"带回沈阳的帅府,毕竟于凤至是他的原配大少奶奶。随后,谷瑞玉因性格不合与张学良分居,甚至差点害张学良被暗算,两人于1931年初离婚。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在火车上被炸成重伤,并没有当场死亡,被抬回大帅府,临终前
【10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