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董明珠立下新规,扔垃圾就开除。她说格力一百多万平方的公司,没有一个垃圾桶,这是她创造的规矩。主持人吃惊:那垃圾扔哪?董明珠笑道:就没有垃圾! 说起董明珠这位中国有名的女企业家,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这个从丧偶单亲妈妈到千亿企业掌门的“狠角色”,三十六岁前,她的人生剧本和“企业家”毫无关联。 南京普通家庭出身的她,一直都按部就班的工作、结婚、生子。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了儿子两岁那年,丈夫不幸病逝了,家中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为养活孩子,她把儿子托付给了母亲,决定独自南下珠海闯荡。 当时的格力还叫海利空调厂,董明珠应聘进厂,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 没有任何背景的董明珠,硬是靠着一股狠劲闯出名堂。 为了追回四十二万谁也追不回的烂账,她连续四十天堵在欠债公司门口,连欠债人都直呼“服了”。 后来,公司要打开安徽市场,她在酷暑中背着产品手册挨家挨户敲门推销。 当时有其他企业以百万的年薪挖她,可董明珠却拒绝了,转身选择接手格力经营部的烂摊子。 2003年的时候,她顶住压力拒绝国美低价倾销,自建格力专卖店体系。 最传奇的是,她曾单人创造了年销售一千六百万的业绩,相当于现在的2.4亿,占当年公司总营收八分之一。 靠着自己的敢拼敢闯,董明珠一路晋升。2012年,她从朱江洪手中接棒,成为格力首位“女帅”。 她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似乎总是别具一格,2016年时她颁布的一项新规,引发了不少争议,说她太“霸道”。 可了解过她真实的意图后,又不得不赞叹她看事物的角度确实独特。 2016年,董明珠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抛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格力的百万平方米厂区里,没有一个垃圾桶,谁乱扔垃圾就开除!” 这一政策迅速引发热议:没有垃圾桶的工厂如何运转?员工是否真的不敢扔垃圾? 当时厂区设置了两千多个垃圾桶,每天清运垃圾的卡车要跑三趟。董明珠发现,越是方便扔垃圾的地方,烟头、纸屑反而越多。“人都有惰性,”她在内部会议上敲桌子,“明天开始,所有垃圾桶撤掉!” 在她看来,垃圾桶的存在让员工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收拾垃圾成为他人的责任。于是她便做出了这样一个看似不人性化的大胆决策,用“零容忍”的规则倒逼行为改变。 “制度必须公平且严格执行。”她强调道,“当所有人都知道扔垃圾的代价是失去工作,自然没人敢越界。” 面对外界的质疑,一些老员工却站出来表示,董明珠早年出差的时候就总背个搪瓷缸,就为了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原来这份对细节的偏执,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从那之后在珠海格力总部,新员工入职第一课就是“垃圾消失术”。 食堂里看不到一次性餐具,包装纸要叠成豆腐块带走,连根头发丝掉地上都会立刻被捡起。有供应商偷偷形容:“进格力像进手术室,地上能照镜子。” 而实际上,董明珠的办法确实生效了。因为没有地方扔垃圾,所以员工便会自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还“被迫”开始研究起了废物利用。 包装组开始研究如何减少胶带用量,车间用边角料做成工具架。最让人意外的是,研发部受此启发,竟用废弃塑料开发出了新型空调外壳材料。 在她看来,最好的环保就是让垃圾无处可生,而不是事后清理。她的策略在带来了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的同时,每年还能节省出大量的垃圾处理费,她将这笔钱变成了员工的创新奖金。 董明珠常说:“企业家不是管大事的,就该去管小事。” 垃圾桶虽是细节,可对她来说,这不起眼的一隅却能映射出员工的责任意识与企业文化。 取消垃圾桶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追求环境整洁,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员工的自律性,进而渗透到工作上。 正是这样的思维模式,使董明珠在2019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能理直气壮的对主持人说出:“我们那里根本没有垃圾。“ 信源:电商杂志社
2016年,董明珠立下新规,扔垃圾就开除。她说格力一百多万平方的公司,没有一个垃
哄动这史记
2025-04-07 15:5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