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献皇帝•15 东汉纪•31.1/59孝献皇帝•考注:蹋顿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4-07 01:00:48

《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献皇帝•15 东汉纪•31.1/59孝献皇帝•考注:蹋顿、公孙康、诸葛亮、管仲、乐毅、徐庶、崔州平、司马徽、待续: 【考注】 ①、蹋顿: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的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在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及三王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于是退位为王。袁绍死后,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转而求助蹋顿,当时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东汉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亲自出征乌桓。八月,在柳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袁氏的军队,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临阵斩杀。 ②、公孙康:东汉末年割据辽东一带的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在父亲死后继任辽东太守,曾经多次与以高句丽为首的东夷人交战。公孙康杀袁尚,袁氏势力全被消灭。 ③、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死后葬在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诸葛亮早年隐居南阳,刘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公元234年10月8日,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追封为忠武侯。 ④、管仲:管子,字仲,公元前723年出生于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为相,齐桓公称之为“仲父”。管仲重视经济,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在任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寄军令于内政”,使军事组织与居民组织相结合;实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肥瘠征赋;节制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开发渔盐之利;铸货币,平物价;允许罪人用兵器或金.铜赎罪;重视选拔人才,以优秀者为士。管仲的执政使齐国成为强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终年79岁。 ⑤、乐毅:子姓,乐氏,字永霸,中山灵寿人,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之后于赵国逝世。唐肃宗将其列入“武庙十哲”,宋代被列入七十二名将。 ⑥、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公元168年出生于豫州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仕于曹魏。董卓作乱时,徐庶与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公元235年去世,终年68岁。 ⑦、崔州平: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人。太尉崔烈.字威考之子,议郎崔均.字元平之弟。钧少交结英豪,有名称,历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献帝初,钧与袁绍俱起兵山东,讨董卓。后与诸葛亮、徐庶等人相善,与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徐庶.元直为“诸葛四友”。当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人大都不认同,只有崔钧与徐庶认为诸葛亮确实可比。之后徐庶、石韬、孟建三人均在魏国为官,诸葛亮则为蜀汉丞相,而崔钧本人则下落不明。其兄崔均元平则一直想要报父仇,不久因病去世。崔钧的后代是博陵崔氏中的博陵崔氏安平房。 ⑧、司马徽:别称水镜先生、好好先生,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司马徽博学多识,知人论世,受人敬重。曾客居荆州襄阳,时逢荆州牧刘表为设学校广求天下名士,刘表拜见司马徽时,司马徽认为刘表心胸狭隘,遂缄默不语,终不得刘表赏识。他还向刘备推荐庞统和诸葛亮。公元208年,司马徽被曹操所得,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终生湮没不彰。

0 阅读:0
快乐开心正明

快乐开心正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