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在全市排名中倒数,压力之下,负责人要求手下在凌晨对采样探头裹上纱布,使数值下降,到夜晚再恢复原样。案发后,公诉机关认为应当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会如何判罚? 陈以昭(化名)是某生态环保局负责人,在案发时正深陷巨大的压力漩涡之中。他们检测站的监测数据,在全市的排名中一直处于倒数位置,这让陈以昭如芒在背,日夜难安。 每一次看到那刺眼的排名,他都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颜面尽失,上级领导的问责也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陈以昭决定和下属们商量对策。在他看来,只要能把数据提升上去,一切问题似乎都能迎刃而解。 经过一番密谈,一个大胆而违规的计划悄然成型。凌晨5点,在陈以昭的指示下,下属员工刘澎(化名)、张荣坤(化名)趁着夜色的掩护,来到某监控空气站。他们按照陈以昭想出的办法,小心翼翼地对空气采样探头缠裹纱布。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监测数值开始大幅度下降。 然而,陈以昭看着降低过多的数值,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他深知这样的数据太过异常,很容易引起上级的注意,从而导致事情败露。 于是,到了晚上,张荣坤和刘澎又不得不再次前往空气监测点,将空气采样头上的纱布摘取下来。 但他们的这些小动作终究没能逃过专业人员的眼睛。同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检查数据时发现,某大楼站点在两次断电时,PM10和PM2.5数据较周边明显偏低,数据出现了严重失真的情况。 之后,工作人员进一步查看某大楼点位的监控视频,发现断电前后颗粒物采样头有明显的错位变化,颗粒物采样器的封条也被人为损坏,而且前后的数据,明显低于周边点位。 根据这些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初步认定有人在人为干扰监测数据,并迅速将本案指定给某公安机关办理。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陈以昭另一个下属刘澎的微信聊天记录成为了关键线索。 在这8页的聊天记录中,内容涉及到陈以昭的下属给刘澎发送停电公告,以及双方对停电情况的询问和交流。 刘澎曾忧心忡忡地说:“这样做太危险了,上面检查太多。”而陈以昭的下属却回应道:“陈以昭给咱们说了,说咱们两个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刘澎表示人手不够,让陈以昭下属协调人,陈以昭下属随即回复会去找陈以昭要人。当天中午,陈以昭下属还告知刘澎,陈以昭安排了监察大队的两人帮忙,并让刘澎联系他们。 此外,其他人提供的通话记录2页,以及现场勘验检查提取痕迹、物品登记表等证据,也都进一步证实了陈以昭在这起数据造假事件中的主导作用。 通话记录中清晰地显示:“有检查空气监测站运行情况的人过来,得赶紧把空气采样探头上的纱布摘下来,我通知第三方运维公司把封条贴上,这样检查来了也查不出毛病。” 如今,真相大白于天下。陈以昭为了追求所谓的数据 “好看”,不惜以身试法,干扰正常的监测数据。而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身为公职人员的他,如果被定罪,不仅将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面临开除公职的后果,还将在人生的履历上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 法院经审理认为,陈以昭授意指使他人针对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多次实施干扰采样,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影响全省大气环境治理情况评估,其的犯罪行为已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信息来源: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法院)
跑路100天竟成口罩富翁!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