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清明节,我没敢写文。 怕感情太深,泪湿青衫,误了一片春光明媚。 更怕文

靖易谈文化 2025-04-05 13:32:35

昨天是清明节,我没敢写文。 怕感情太深,泪湿青衫,误了一片春光明媚。 更怕文字粗砺,表述不当,毁了那份感情纯正。 于是,上头条,抱着一份学习的心态。 若尘小妹@静若尘 以诗词见长,也是大家的诗词活字典。学诗词,找若尘,已成共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清明》诗,连诗盲级的我都能背得出来,看若尘小妹如何玩出花来?瞧好吧,她把这首诗拆成了三言诗,六言诗,再把它改成词体版,写成散文,而且有两个版本,最后改写成了剧本。 无论怎么变体,万变不离其宗,她援用一段名言来反向印证思念:死去,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死亡。当没有人记得他的时候,这个人才真正的死了。 当你最亲最亲的人走了,你会思念他吗?如果你一直记得他,那么,他就没有死亡,他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一个遥远的区域,无法答应你的呼唤而已。 老妈说,老头子一直都在家里的。我也认为,老爸一直都在。 离开诗词小妹,我继续追寻诗一样的语言,平台为我推送了@雕儿1688 雕儿的微文。 妈妈,如果有来生,我仍愿做你的女儿。我不会再任性的远嫁,也不会晚育,我要守在你身边,陪你到老,陪你享天伦之乐。 雕儿后悔了吗?在这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节日里,那个妈妈嘴里的如姑娘,底气十足的回答:我幸福地活着,就是对你最好的告慰。 你记得花,花就不会枯萎。你记得那个人,那个人就永远在心扉。 又说出我心底的肺腑之言,请允许我掬一捧清水,洗去眼角的泪滴。 男儿有泪不轻弹,有共情,还不行吗? 论共情,在爱姐@爱吾爱 的评论区俯拾皆是。 我喜欢她的散文,有时候把自己摆进去,替换其中某一个角色,读起来顺畅,感受更是情真意切。 清明节,爱姐的散文:《梨花,最清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她在文中写到:我宁愿相信,所有的离去都不曾真的离去,他们就像树上的梨花,一到春天就回到枝上,像是探望他们不舍的人间。 她是在写自己的父亲吗? 我的父亲是不是也这样,芳菲四月,化作一朵雪白的梨花,远远的,不舍的看着我,看着我们一大家子,微笑,不言。 无法再看下去了,真的。 头条江湖,藏龙卧虎。清明节日,满屏皆思念,司马青衫湿。 父亲,请原谅我,在清明当天,不能写出一篇真情实感的祭文。但想起你,我流泪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 当晚十点左右,积攒了一天的雨点纷纷落下,那是思念的眼泪在飞。 这眼泪,是无数个像我一样的人集中流的。

0 阅读:0
靖易谈文化

靖易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