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金蝶连年亏损背后,是其转型云业务带来的“桎梏”。过去,在本地化时代,软件

茂彦谈商业 2025-04-05 13:29:24

实际上,金蝶连年亏损背后,是其转型云业务带来的“桎梏”。

过去,在本地化时代,软件只要经过一次性开发即可不断复用,金蝶需要付出的研发和维护成本都比较低;而如今进入上云时代,SaaS订阅制要求企业以“持续投入、长期回报”的逻辑重建财务模型,这就导致金蝶要一直在研发上进行持续投入。

据财报显示,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金蝶的研究及开发成本分别为9.839亿、11.85亿、12.95亿、14.4亿和15.14亿,研究及开发成本持续走高。

除了研发及开发成本难“降”之外,金蝶在获客上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导致其连年亏损的重要原因,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金蝶既要与用友争夺大客户,又要应对小微企业的价格敏感,还要抵御国际巨头的降维打击。

先来看大客户方面。2020年,金蝶推出了金蝶云·苍穹PaaS平台,基于该系统,金蝶打造了面向大中小型企业的“一箭三星”产品矩阵,包括面向大型企业的金蝶云·星瀚,面向中型企业的金蝶云·星空,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蝶云·星辰,可以说金蝶是“四面出击”了。

为了给大客户更好的产品体验,金蝶组建了一支规模高达数百人的行业解决方案团队,并长期驻扎客户现场。这种“贴身肉搏”换来中国石油、中国电子等大企业客户,而2024年苍穹/星瀚产品收入也超过了10亿。但是,从销售成本来看,近年来金蝶的销售成本也一路走高,2020年至2024年期间,金蝶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1.47亿、15.41亿、18.68亿、20.35亿和21.85亿,五年时间销售成本几乎翻倍。

再来看中小企业方面。面对中小企业,金蝶的主要销售的产品为金蝶云·星空,如今中端市场营收占金蝶总营收的比例约为四成。

不过,据媒体报道,目前金蝶云·星空正面临用友U8 Cloud的绞杀,竞争压力倍增。为了守住基本盘,金蝶不惜使用低价策略,这虽然让星空客户数在2024年成功突破4.2万,但金蝶为了“获客”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从销售及推广费用来看,2020年至2024年期间,金蝶的销售及推广费用分别为14.25亿、17.41亿、20.27亿、23.2亿和25.03亿,和研究及开发成本非常相似,金蝶的销售及推广费用也是一路走高。

整体而言,金蝶亏损的本质是云订阅模式前期投入的必然结果,订阅制要求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与客户服务,而收入则需随时间摊销。不过,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虽说收入可以随时间摊销,但需要的时间很长,而对于金蝶来说,其自然不可能长时间等待。

为打破困局,金蝶在年初提出“ALL IN AI”战略,计划到2030年将20%收入来自AI业务14。其核心动作包括: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将苍穹平台升级为AI管理平台,推出智能助手Cosmic9,徐少春更断言:“AI转型将比云转型更彻底。”不过,想要借助ai转型的难度不小,毕竟AI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而目前金蝶在AI的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微乎其微,而大模型训练、算力投入及产品重构需要巨额资金。

对于金蝶这家成立了31年的巨头而言,无论是云服务也好,转型AI也罢,市场更加聚焦其何时才能成功盈利,毕竟只有行稳才能致远。港股

0 阅读:0
茂彦谈商业

茂彦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