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的“血色航线”:四艘破船怎样撑起抗美援朝生命线 1950年深秋的香港维多利亚港,26岁的霍英东紧握着被炸成铁麻花般的船舷残片,指尖深深嵌入掌心。这个月被炸沉的第三艘货船正在海水中吐着最后的泡沫,而码头上等待装船的盘尼西林,正在夜色里散发着救命的荧光。 一、掺糖的盘尼西林与“傻子船王”的秘密航线 当整个香港黑市都在往抗生素里掺葡萄糖粉的时候,霍英东的仓库里却堆满了成箱未拆封的德国原装货。马仔阿炳急得直跺脚:“霍生,人家掺三成糖照样能卖,咱们这纯货转手就能赚五倍啊!”霍英东却把烟头摁灭在地图上标着“丹东”的位置:“把这些都装上‘海鹰号’,明天涨潮就出发。” 这条被港英当局封锁的“死亡航线”,霍英东的船队每个月要闯三次。美国第七舰队在公海游弋,国民党快艇像鲨鱼般神出鬼没,更不用说北纬38度线上呼啸的米格战机了。但最惊险的还不是这些——有一次船舱漏水,水手们发现救命的稻草竟然是准备运往大陆的医用棉花,霍英东当场扯开西装:“拿我的衣服去堵!” 二、铁皮船上的“人体导航仪” 老船员至今还记得霍老板的“特殊本领”:每次遇到浓雾,这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商人就会趴在甲板上,耳朵贴着铁板听声辨位。原来他战时学到的轮机知识,竟然成了穿越台湾海峡的活导航。有一次为躲避雷达,船队在台风眼里硬扛了12个小时,霍英东把自己绑在舵盘上掌舵,下船时十个指甲缝里都是血。 更绝的是他发明的“蜂窝战术”:四条船总有一艘装满稻草假扮主舰,遇到追兵就点火制造混乱。有一次国民党特务追着“海龙号”跑了半夜,天亮才发现船上除了稻草就是写给前线战士的慰问信。 三、码头上的“特殊账簿” 在霍氏公司的密室里,藏着一本用军舰信号灯密码写的账本。翻开泛黄的纸页,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十一月七日,出三船,沉一船,得山东大葱两捆;十二月廿三,陈医生捐手术刀三十把,抵运费......”原来这位精明的商人,收到过最贵重的“运费”竟然是前线战士用炮弹壳打磨的钢笔。 当年嘲笑他“倒贴救国”的同行们不会想到,二十年后霍英东投资广州白天鹅宾馆时,工地里突然开来三辆军卡,跳下来的工程兵只说了一句:“霍先生,我们是来还船钱的。” 结语:如今维多利亚港的游轮上,导游还在讲述着这个“四船闯关”的传奇。有游客问:“要是当年多掺点糖,霍老是不是能少亏点?”总会听到香港老茶客悠悠地接话:“你不知道啦,那些纯正盘尼西林救活的志愿军,后来建起了深圳特区啵。”历史的账本,原来要等三十年才能看清盈亏。下次经过维港时,或许我们该对着那四艘早已化作钢水的铁船残骸说声:这盛世,如您所愿。香港百年歷史 告别南洋
霍英东的“血色航线”:四艘破船怎样撑起抗美援朝生命线 1950年深秋的香港维多利
米丹谈娱乐
2025-04-05 09:20: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