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一男子收了朋友送的三瓶红酒,顺手搁在自家饭店酒柜里。结果有位识货的顾客看中了,二话不说掏钱买下,每瓶3880元,三瓶总共付了一万一千多。可谁能想到,顾客转头就把饭店老板给告了!理由特别逗:红酒瓶子上没贴中文标签。顾客要求全额退款,还索要十倍赔偿,算下来十一万多。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刺激!好端端的买卖,转眼就成被告了。网友:现在有些人真会钻空子,买的时候眼睛都不眨,转头拿着法律条文来找茬。搁谁身上都得懵! (来源:零度时评) 2024年,年底了,老章约了几个哥们去饭店聚聚。他无意间瞥见酒柜上放着几瓶红酒。酒瓶子设计真讲究,一看不便宜。老章心想用这酒招待兄弟几个,多长脸啊。 老章吃饭时想喝点酒,就跟饭店老板徐先生说要买酒。徐老板听后,愣了片刻,有点犹豫。 几瓶红酒是别人送给徐老板的。他爱喝,朋友专门给他带的。不是店里要卖的酒,就是给他解馋的。 朋友送他红酒,原本就是让他品个味道。要是转手卖了换钱,可不够意思。 他把酒摆在饭店柜台上,纯粹图个好看。这酒瓶往那一放,整个店面都显得高档不少。说实话,他压根就没动过卖酒的念头。 再说了,这酒值几个钱他根本不清楚。就算真想卖,连个合适价钱都定不下来。 老章是诚心要买,做买卖讲究服务周到,客人提要求自然要尽量满足。 再说了,这位章老板一桌就消费了1200多,以后肯定是个大主顾。 徐老板琢磨了一会儿,决定把红酒出手。为了不亏良心,他还特意去打听了一圈行情价。 最后,定价每瓶3880,三瓶总共一万一千六百四,成交。 老章弄到几瓶好酒,当晚忍不住开了一瓶。剩下两瓶他仔细收好,准备留着下次招待朋友。 回家后他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刚才喝的酒特别香。他拿起空酒瓶想看看产地,结果发现标签上全是外文,连个汉字都找不着。 老章越琢磨越不对劲。他心想,正儿八经的进口红酒在国内销售,包装上怎么会连个中文标签都没有?这明显不合规矩啊。 更可疑的是,红酒的来路根本查不清楚。搞不好是用劣质酒冒充高档货,质量肯定靠不住。 老章越想越来气,一纸诉状就把徐老板告上了法庭。他要求对方不仅要退还11640元的购酒款,还得按法律规定额外赔偿十倍,总共116400元。 徐老板摊上事了。他莫名其妙被告上法庭,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事说来实在冤枉。那三瓶红酒,原本就是朋友送的礼物。徐老板压根没想过要卖,一直当宝贝似的收着。 老章非要买这几瓶酒。徐老板虽然心疼,但碍于情面还是让出去了。谁知道好心没好报,反倒惹来一身骚。 要我说,朋友送的酒肯定差不了。这年头能送出手的,那都是拿得出手的好东西。 法院判定,红酒外包装没有中文标识,并不能直接说明酒有问题。这些酒原本是徐老板朋友赠送的,他本意并非销售,确实不存在故意违法的念头。 但话说回来,即便老章主动提出购买,徐老板也该果断拒绝。毕竟未经检验的进口食品,来路不明,按规定是严禁销售的。 徐老板听完判决后恍然大悟。他一时心软,怕驳了老章的面子,确实考虑不周。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97条,所有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都必须贴上中文标签。需要附带说明书的,也得用中文来写。这些标签和说明书不仅要符合咱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得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清楚标明食品的原产地信息,国内代理商的具体名称、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进口食品没贴中文标签、缺少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那这些食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 徐老板店里红酒,包装一个汉字都找不着。明文规定,外国进口的食品要在市场销售,必须贴上中文标识。这样大伙才知道酒打哪来,国内是谁在代理销售。 连个中文标签都不贴,这不光是违规操作,更坑的是咱们买东西的老百姓。像老章这样的顾客,完全可以找徐老板退钱,按照法律规定要补偿款。 商家玩猫腻欺骗顾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必须按顾客要求赔钱。具体怎么赔?就是按商品价格的三倍来算。不过要是算出来不够五百块钱,那也得按五百块赔给顾客。 徐老板这事吧,倒不是存心要坑顾客。但他店里卖的红酒,瓶身连个中文标签都没贴。这情况确实容易让顾客搞不清楚。 但具体到这个案子,还真不能说徐老板是在欺诈。法律上认定欺诈,商家故意说谎骗人,或者把重要信息藏着掖着不说。 你看徐老板,既没故意隐瞒红酒没贴中文标签这事,也没胡编乱造红酒的产地和质量。说白了就是没动那个骗人的心思。 根据《民法典》第186条,要是有人违反合同害你人身财产受损,你可以自己选是追究他违约还是告他侵权。 举个现实例子:徐老板卖进口红酒没贴中文标签,坑了老章。这时候老章有两个选择,要么按买卖合同追究徐老板违约,要么直接告他侵权。 后来,这件事情闹到法院,经过一番调解,徐老板把酒钱退给老章,额外又赔了一万一千六百四。 你们说说,老章这波操作在理不在理?该不该退酒要赔偿?
江苏无锡,一男子收了朋友送的三瓶红酒,顺手搁在自家饭店酒柜里。结果有位识货的顾客
博仑有意思
2025-04-05 04:34: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