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强奸民女,女子的丈夫将他告到了彭玉麟那里,没想到彭玉麟丝毫不顾李鸿章面子,下令斩首,顺便还修书一封告知李鸿章:我替你杀了这个败坏门风的侄子,不用谢! 说到李鸿章,那可是晚清响当当的人物。淮军大佬,洋务运动的扛把子,官做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封了个一等肃毅伯,朝野上下谁不敬他三分?家族势力更是遍布各地,门生故吏多得数不过来。可这么显赫的家世,却偏偏出了个李秋升,活脱脱一个祸害。 李秋升是李鸿章的侄子,仗着叔叔的权势,在安徽安庆一带横行霸道。他敲诈勒索,欺压百姓不算,还干出了强抢民女的丧尽天良的事。安庆的老百姓提起他就咬牙切齿,可地方官个个装瞎,生怕得罪李鸿章,只能让这家伙越来越嚣张。时间长了,李秋升的名声臭得连街边的狗都绕着他走。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安庆城外。一个叫王二的农夫,带着妻子赵氏在田里干活,日子过得苦但踏实。谁知李秋升带人路过,看上了赵氏,立马命随从把人抢走。王二拼了命拦着,却被打得半死,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带走。他一个庄稼汉,哪斗得过权贵?绝望之下,他听说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为人正直,最见不得百姓受欺负,于是连夜赶到镇江,跪在彭玉麟面前求救。 彭玉麟是个硬骨头,湘军出身,早年跟着曾国藩打太平天国,后来管南洋水师,手握实权。他最恨的就是仗势欺人那套,听完王二的哭诉,二话不说派人去查。没多久,李秋升的罪证就摆上了案头,铁证如山。彭玉麟直接派水师把李秋升“请”到了大营。 李秋升接到彭玉麟的名帖,还以为是啥好事,带着一帮随从大摇大摆去了。结果一进帐篷,彭玉麟劈头盖脸就问他强抢民女的事。李秋升嘴硬,愣说赵氏是自愿的,可当王二和赵氏被带进来时,夫妻俩抱头痛哭的模样直接戳穿了他的鬼话。彭玉麟气得拍桌子,当场下令打他五十大板,扔进牢里。 这事传出去,老百姓高兴得不得了,奔走相告。可李秋升毕竟是李鸿章的侄子,没几天,李鸿章的信就送到彭玉麟手里,意思很明白:放人,不然没你好果子吃。彭玉麟压根不吃这套,看完信直接撕了,铁了心要办到底。 第二天,彭玉麟亲自到牢房,宣布李秋升死罪。行刑那天,镇江街头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恶霸的下场。一刀下去,李秋升人头落地,血溅刑场。彭玉麟还不忘补一刀,写信给李鸿章:“你侄子坏了你家门风,我替你清理了,不用谢。”这语气,嚣张得让人直呼过瘾。 李鸿章收到信,气得差点砸了桌子。他在朝中威风惯了,哪受得了这口气?立马写奏折弹劾彭玉麟,说他滥杀无辜,还拉上朝中一帮老伙计给彭玉麟施压。可彭玉麟也不是吃素的,他早把李秋升的罪证整理好,连同百姓的联名请愿书一起送到了朝廷。皇帝一看,民怨沸腾,再加上彭玉麟这些年功劳不小,最后不了了之,李鸿章的弹劾被驳了回去。 这事之后,彭玉麟和李鸿章算是彻底杠上了。李鸿章在朝中使绊子,南洋水师的经费和装备都被卡得死死的。彭玉麟倒也不在乎,继续干他的事,管好水师,护着百姓。后来他看透了官场,干脆辞了官,回家过清贫日子,1890年去世,74岁,走得干干净净,留下一身正气。 李鸿章呢,继续在朝中折腾,甲午战争吃了大败仗,名声一落千丈,1901年病死,78岁。王二和赵氏回了老家,靠种地过日子,每年都去彭玉麟故居拜拜,谢他救命之恩。 李秋升这种人渣,仗着家世作恶,活该碰上彭玉麟这样的硬茬。彭玉麟敢跟李鸿章对着干,不光是胆子大,更是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晚清那会儿,官场乌烟瘴气,像他这样不怕得罪人、只管公道的人,太少了。 再说李鸿章,摊上这么个侄子,也够倒霉的。他在朝中呼风唤雨,可管不住家里这摊烂事。李秋升的死,某种程度上也打了李鸿章的脸,让他威严扫地。可话说回来,他要是早点管教好亲戚,也不至于闹到这地步。
女子在网上吐槽相亲男跟自己约会了6次,男子想牵她的手,被她甩开之后,男子再也没有
【8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97
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