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宁夏贺兰县,趁着夜色,几个盗墓贼偷偷溜进荒废许久的拜沟寺。他们迅速跑到一座13层高的方塔下,为首的人警惕地看看周围,见四下无人,迅速打了个手势。这座有915年历史的古塔,一下子变成废墟。 贺兰山沉寂的夜色中,几个黑影鬼鬼祟祟地穿行在拜寺沟的荒凉之地。1990年11月,这些不法分子带着一个可怕的计划来到了屹立近千年的西夏方塔脚下。他们没有丝毫敬畏,只有贪婪的欲望和可怕的决心。 "动作快点,天亮前必须撤离!"为首的男子低声命令着,同伙们迅速在塔基周围忙碌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安放着TNT混合土炸药,这种军用级别的爆炸物足以将坚固的建筑瞬间化为乌有。 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划破了贺兰山的宁静,回荡在山谷之中。这座高达30米、有13层之多的密檐式方塔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这座见证了915年历史变迁、经历过无数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古塔,最终没能逃过现代人为了一己私利的野蛮破坏。 "听说这些人是冲着塔里的宝贝去的,"当地一位老人摇着头说,"前些年维修拜寺口双塔和宏佛塔时都发现了珍贵文物,这些人大概是想碰碰运气。"但他们不会想到,用炸药这种极端手段来寻宝,不仅毁了国宝级文物,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爆炸发生后的第三天,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启智冒着严寒,亲自率领文物考古和公安机关人员进山勘察现场。满目疮痍的景象让所有人心痛不已。巨大的砖块四散分布,精美的壁画碎片和建筑构件混杂在泥土中,昔日高耸入云的佛塔只剩下一地废墟。 这一事件很快通过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被报道出来,立即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这座全国绝无仅有的西夏方塔就这样消失了,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及公安部、文化部、文物局等领导对此事表示高度关注,并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宁夏方面"限期破案",严惩犯罪分子。 公安机关的初步鉴定证实,犯罪分子确实使用了大威力的TNT混合土炸药。然而,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由于方塔所在地远离村落,人烟稀少,现场提取的犯罪证据不足,追查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 人们对这起案件议论纷纷,许多人难以理解这种极端行为背后的逻辑。用爆炸手段盗取文物不仅愚蠢,而且自相矛盾——如此大规模的爆炸会将文物一同毁坏,即使真有宝物,也会在爆炸中四散,要在偌大的废墟中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小心点,这些砖头下可能有线索。"1991年初春,牛达生带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队伍站在拜寺沟方塔的废墟前,开始了艰难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几个月前还巍然屹立的千年古塔,如今只剩下满地碎砖和残垣断壁。 考古队伍在残骸中一层层清理,试图重现塔的原貌。通过细致的工作,他们逐步确认了方塔的结构:塔基以毛石砌成,塔体以塔心柱为中心逐层砖砌,南壁第三、十、十二层设有方龛,是通向塔心室的门道。塔壁原本涂抹着白灰,上面还有柱、枋、斗拱等精美的彩绘图案,可惜如今只剩残片。 就在发掘进行到第二年,当考古人员清理到塔基下方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所有人兴奋不已。他们发现了一个之前不为人知的密室,里面竟然保存着一批珍贵文物! "这里!快来看!"一位考古队员惊喜地喊道。牛达生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从密室中取出几册保存完好的古籍。当他们轻轻打开第一册时,记载着西夏文字的经书呈现在众人面前。经过仔细清点,这批经书共有九册,约220页,字数接近十万。 这就是后来被确认为国宝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这部经书采用了蝴蝶装形式,以西夏文字书写,纸张光滑,字迹清晰。尤为难得的是,其中七册保存得相当完整,只有两册略有残缺。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经书采用了一种古老的工艺——木活字印刷技术制作。 "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之一!"专家们在研究后惊呼。这一发现将木活字印刷技术的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中国印刷史研究具有革命性意义。 在继续的发掘中,考古队还在塔心柱上发现了墨书汉文和西夏文的题记。当专家们仔细辨认那些模糊的字迹时,"大白高国大安二年"几个字跃然纸上。"大白高国"是西夏的国名,"大安"是西夏第三位皇帝秉常的年号,"二年"即公元1075年。这一发现确认了方塔的确切建造年代,使它成为目前已知西夏古塔中唯一一座拥有具体建造纪年的高层佛塔。 除了《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考古队还发现了11种西夏文佛经、9种汉文佛经、刻经残页、写经残页、汉文写本文集、佛画、丝织品、小泥佛等珍贵文物。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尊精美的顶髻尊胜佛母像,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这一重大发现很快引起文化部的高度重视。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盛大鉴定会上,文化部特别授予西夏学专家牛达生"毕昇奖",以表彰他在这次考古发掘中的突出贡献。而那九册《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则被正式认定为我国甲等一级国宝,现珍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1990年11月,宁夏贺兰县,趁着夜色,几个盗墓贼偷偷溜进荒废许久的拜沟寺。他们
熹然说历史
2025-04-04 12:21:29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