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学霸,高考只考了239分,全校老师都不敢相信,然而调取了监控录像后发现,这位学霸竟然交了三张白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015年6月的湖南某小山村,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县高中的教师办公室里人声鼎沸。老师们挤在电脑前,迫不及待地查询学生们的成绩,尤其关注着他们的"王牌"——李金山的分数。 "李金山的成绩出来了吗?"有老师急切地问道。 班主任李存义正在电脑前,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眉头紧锁,反复刷新页面,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239分?这不可能!"他惊讶地喊道,"一定是系统出错了!" 这个数字让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李金山,这个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的学生,模拟考试从未低于650分的天才,高考竟然只考了239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去年带的那个小王才考230多分,他平时考试都是垫底的。"英语老师不敢相信,"李金山怎么可能只考这么点?" 李存义反复确认准考证号和姓名,确实是李金山的成绩无误。作为数学老师,他深知李金山的实力。每次讲解最难的最后两道大题时,全班只有李金山能够迅速理解并提出更简洁的解法。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在高考中发挥得如此失常? 学校立刻通知了李金山的父亲李国华。电话那头,李国华从激动变为愤怒,再到失落。他一直以为儿子会考上名牌大学,为家里带来希望,没想到连二本都上不了。 当天下午,同学们也都议论纷纷。 "肯定是阅卷出错了,金山两门科目的分数都不止这些啊!" "对啊,他随便做都能考四五百分吧?" "老师说会帮他查清楚的,别担心。" 令人不解的是,李金山本人对此却表现得异常平静。当同学们安慰他时,他只是淡然一笑:"可能是我发挥失常了。" 更让人费解的是,高考结束后,当其他同学都在尽情玩乐时,李金山第二天就背着行囊去了县城的建筑工地。烈日炎炎下,他不停地铲着石子,搬运建材,汗水浸透了衣衫。 "金山,你怎么这么快就来工作了?不等成绩出来吗?"工地上一位认识他的工人问道。 "家里需要钱,早点工作早点挣钱。"李金山简单回答,继续埋头干活。 李存义对这一切都感到不对劲。他教书二十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平时考试轻松拿满分的学生,高考却只得了239分,而且对此毫不在意。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李存义踏上了通往李金山家的泥泞小路。这条路他从未走过,尽管教了李金山三年。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李存义额头冒汗,却毫不在意。他必须弄清楚这个成绩背后的真相。 拐过一个弯,李存义愣住了。在其他家庭已经建起整洁砖瓦房的村子里,李金山家的房子格外突兀——一栋几十年前的土胚房,墙体斑驳开裂,屋顶用破旧的茅草勉强遮盖。 进门后,李存义更是震惊。屋内几乎空无一物,破败的土墙上挂满了李金山获得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形成鲜明对比。唯一能坐的地方是一张破旧的铁床,连完好的椅子都找不出一把。 "金山爸今年病情严重了些,花了不少钱。"李金山的母亲解释着,同时从角落拿出一个缺了口的碗,准备给李老师倒水。 李存义注意到李金山的父亲靠在墙角,脸色蜡黄,不停地咳嗽。 "老师,您别嫌弃,中午就在我们家吃个便饭吧。"李金山的母亲坚持道。 饭桌上,一碗简单的蔬菜,一盘煎鸡蛋——这就是他们的"丰盛午餐"。李存义强忍泪水,几乎吃不下。此刻,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回到学校后,李存义立即找到校长。"我需要查看金山高考的监控录像。" "那可不容易啊,要层层审批..."校长犹豫道。 "无论如何,我必须看到!"李存义态度坚决。 经过多次奔波,从学校到县教育局,再到市考试中心,李存义终于获得了查看监控的机会。 画面中,李金山坐在考场里,神情平静。令人不解的是,他只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然后就放下了笔,一动不动地坐了近三个小时。最后,他交上了三张几乎空白的答卷。 "他是故意的。"李存义喃喃自语,眼中含着泪水。 次日清晨,李存义再次来到李金山家。他找到正准备去工地的李金山,两人坐在村边的田坎上。 "我看了监控录像,金山。"李存义轻声说,"你交了白卷,对吗?" 李金山低着头,沉默良久,终于开口:"老师,我..." "你担心上大学的费用会给家里带来负担?" 李金山点点头,眼里满是愧疚:"爸爸生病需要钱,弟弟还在上学。如果我去上大学,家里根本承担不起。我想早点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 "可你知道大学有奖学金、助学金吗?你这么优秀,一定能拿到的。" 李金山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真的吗?我...我不知道。" 李存义这才明白,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小山村,李金山对大学资助政策一无所知。城里学生习以为常的信息,对他而言竟如此遥远。 "金山,我会帮你申请资助,我们一起想办法。你不能放弃,你是我教过最优秀的学生。" 在李存义的帮助下,当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为李金山家增加了家庭补贴,还组织人手修缮了他们的房屋。学校也为李金山提供了复读的机会和助学金。
大学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