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相声门里的情义与传承 清明,这个承载着无尽哀思与缅怀的时节,总能让人的思绪飘向那些已逝的故人。在相声这门古老艺术的江湖里,同样弥漫着这样深沉的情感。近日,杨议又一次踏上了前往侯宝林墓园的路,这已是他拜入侯家门后,多次于清明时节前来祭奠恩师。 回想起杨议拜入侯家门,这在相声界可是一件引发热议的大事。谁能想到,已过花甲之年的他,竟能得偿所愿,成为侯家门下弟子。 多年来,辈分问题一直如影随形地困扰着杨议。“海清”这个称呼,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即便他的相声造诣深厚,水平远超许多同行,可就因为没有师承门户,始终在行内行外遭受着调侃。如今,他终于拜入侯家门,成为相声门里的“贵族”,多年夙愿得以实现,心中的喜悦与感慨可想而知。 此次来到墓园,杨议不仅是为了祭奠恩师侯宝林,还特意去探望了三弟侯耀文。站在侯耀文的雕像前,他神情庄重,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曾经,在侯耀文的追思会上,杨议那番激情澎湃的发言至今仍被人们铭记。他呼吁相声演员要坐科,要有扎实的功底,要用心传承这门艺术,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相声艺术的热爱与担当。 鞠躬过后,杨议细心地擦拭着师父侯宝林和师娘的照片,动作轻柔,眼神中满是敬重与思念,仿佛在尽着一份迟来的孝心。 而在杨议拜师这件事上,侯耀华功不可没。侯耀华深知杨议多年没有师承的苦闷,也看到了他对相声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于是,他不顾外界的种种议论,毅然为侯家门再次敞开大门,历经诸多波折,让杨议得以拜入侯门。 在这相声的世界里,师徒情谊、兄弟情义,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杨议的拜师,不仅是他个人的归宿,更是相声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依然在师徒的传承中,延续着它的魅力与活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相声人的梦想与希望 。
清明前夕,杨议再次来到了侯宝林的墓园
永远
2025-04-04 11:49:36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