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南军队集结了10万发炮弹,对老山阵地展开猛烈轰击。然而,让人惊讶的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4-03 21:33:48

1984年,越南军队集结了10万发炮弹,对老山阵地展开猛烈轰击。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越军的炮弹还没落地,就被我军精准摧毁。结果,越军损失超过3000人。这一切的功劳,归功于一款英国制造的高效装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爆发以来,双方便陷入持续对抗的态势,在老山等关键地区,越军凭借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频繁对我军阵地发动突袭和炮击,他们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变换炮兵阵地,让我军难以准确锁定其位置,这种战术给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战事的深入,我军指挥部逐渐意识到,要打破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在技术装备上寻求突破,恰逢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渐改善,这为解决战场困境带来了转机,经过审慎评估,我军决定从英国引进“FANO15辛伯林迫击炮定位雷达”。   这款重达390公斤的雷达系统,具备惊人的探测能力,它不仅能够侦测10公里范围内的81毫米迫击炮,还能探测14公里范围内的120毫米迫击炮,更为关键的是,这套系统能在短短数秒内精确定位敌方炮兵阵地,为我军的反击提供准确坐标。   引进三台雷达的总价值高达72万英镑,这在当时可谓天价,然而,这笔投资很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我军技术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在关键位置秘密部署了这套系统,并开始对越军的活动进行全天候监控。   1984年7月,情报显示越军正在策划一次大规模进攻,准备动用10万发炮弹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面对这一威胁,我军展开了周密部署,在雷达系统的配合下,我军在前沿地区布设了大量地雷,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   7月12日凌晨,越军的进攻如期而至,当他们的第一轮炮击开始时,辛伯林雷达立即发挥作用,准确锁定了敌军炮兵阵地,我军炮兵部队随即展开精准反击,多个越军炮兵阵地在猝不及防中被摧毁。   面对突如其来的精准打击,越军一度陷入混乱,他们试图通过频繁转移阵地来躲避打击,却发现无论躲在哪里,只要开炮就会立即遭到我军的精准反击,这种局面让越军指挥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开始经受考验,炮兵部队的火力输出达到了极限,一天之内消耗炮弹达3000吨,炮管因持续发射而变得通红,在这种情况下,前线指战员们不得不采用土办法为炮管降温,以维持火力的持续性。   运输部队夜以继日地往返于前线与后方之间,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当军用运输车辆不敢满足需求时,当地政府和群众主动参与支援,大量民用车辆被临时征用来运送弹药,展现出军民团结的动人画面。   经过持续激战,越军的进攻最终被粉碎,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付出了160名将士牺牲的代价,而越军的伤亡则高达3000多人,这场胜利不仅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更重要的是证明了科技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0 阅读:328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