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隐患,确实是行业普遍问题。电池能量密度高,出

访枫谈搞笑 2025-04-03 17:29:23

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隐患,确实是行业普遍问题。电池能量密度高,出事就是一把火;车身设计为了降低风阻、提高续航,安全性有时被迫妥协。传统燃油车撞烂了,可能只是发动机报废,而电动车撞烂了,有可能直接引发电池热失控,变成一颗行走的“氢弹”。

比电池更危险的,是广告营销。过去几年,中国电动车厂商发明了一整套“玄学营销”,把一辆车包装成了一种新时代信仰。从“自动驾驶”的夸大宣传,到各种车评人把试驾拍得像偶像剧,再到小米SU7上市那天,雷军站在台上用颤抖的声音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那一刻,小米SU7不再是一辆车,而是一种精神寄托,是“年轻人的第一辆高性能电动车”。

但问题是:当消费者真的买单,并按照广告里的方式去驾驶,他们很可能撞上现实的墙。小米SU7这次事故的驾驶员,到底是怎样的驾驶习惯我们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至少是相信了“这是一辆跑车”的设定,才会让车高速撞向那个路障。

小米SU7当然不是第一辆被营销“害”了的车。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神话,让无数车主以为自己开的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结果酿成了一次次惨剧;蔚来的“辅助驾驶”被过度吹捧,导致有人双手离开方向盘,结果车飞下了高架桥;极氪009的安全性被捧上天,结果一场事故让人们发现,防撞梁的设计也可能会要命。

那些看短视频选车的人,刷着车评人5分钟的试驾视频,以为自己在做理性消费决策,却不知道自己正在给未来的事故埋下伏笔。

我们不该因一次事故就判小米SU7“死刑”,也不该因为车评人、KOL的吹捧,就盲目相信“电动车是新时代的终极答案”。现实世界里没有“神车”,只有物理法则。

任何品牌的电动车,都会有极限;任何辅助驾驶系统,都会有漏洞;任何“超跑级性能”,都需要理性驾驶。就像张三丰练太极拳练得再好,也不能对抗地心引力——小米SU7的广告再热血,车还是会撞烂的。

这起事故最该被反思的,不只是小米的产品质量,还有整个新能源行业的营销逻辑——如果一辆车的卖点,建立在不切实际的神话之上,那最终埋单的,永远是信了这些神话的人。

开车的各位,愿你们的信仰,别轻易崩塌。

0 阅读:46
访枫谈搞笑

访枫谈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