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央接到密报,一名开国少将私下成立贪污集团,贪污了大量黄金。毛主席得知后,直接下令彻查此事。但就在这时,开国元帅陈毅却以性命担保,此人若是贪污,他跑了我负责。
1952年的“三反运动”,当时的上海防空司令部的开国少将王智涛,被指控在一月之内侵吞3千亿台币(旧钱),上报中央以后,毛主席非常重视,当即下达命令,要彻查这件事。
1933年春天,王智涛与陈毅是在江西的中央苏区认识的,那时王智涛受共产国际的委托,回到了国内进行武装斗争,军委把王智涛调到了红军大学,担任了教员,并帮助刘伯承把《苏联红军步兵战斗条令》翻译成了一本书。
五月间,刘伯承把几个学校的领导叫到一起,研究《条令》译稿的修订工作,快要开完的时候,陈毅走了进来,在场的人陈毅都很熟,唯独不知道王智涛,于是刘伯承就把王智涛介绍给了陈毅。
红军对王智涛这样的高级军官还是很有好感的,刘伯承介绍了一下之后,陈毅就和王智涛聊了起来,陈赓见两人相谈甚欢,也就拿王智涛开了个玩笑。
因为两人都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所以私底下关系还算不错,陈赓率先“发难”,说苏区有打富济贫的传统,既然陈毅来了,不妨把“洋土豪”王智涛给揍一顿。
陈赓一闹,气氛立刻变得热烈起来,王智涛见众人兴致很高,就带着众人到瑞金城著名的“和顺老号”饭店定了一桌饭菜。
中共国际当时给了王智涛105美元的路费,但是在酒店里被人偷走了100美元,再加上这一路上的开销,王智涛也没剩下多少钱了,不过“土豪”这个称呼,让他很是受用。
上海解放以后,国民党空军对上海进行轰炸骚扰,“二·六”大轰炸对上海的经济、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为保护华东、上海,中央军委决定在上海设立华东防空司令部,由王智涛担任副司令;同时巴基斯基将军则率苏联混成兵团驻守上海,配合王智涛的空军防御。
1952年,中国发生了一起关于华东防空指挥部总指挥王智涛受贿的案件,据说王智涛被控挪用了3千亿旧钱。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毛主席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满腔怒火,却又没地方撒,刘青山与张子善的事情刚结束,王智涛这位开国上将又开始蠢蠢欲动,真是该好好教训教训他。
身为一个老兵,王智涛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来?3000亿,这个数字,是刘璋两人贪污数额的十倍以上,实在是太可怕了,这样的猛虎,一定要严惩,绝对不能手下留情。
关键时刻,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站出来为王智涛打保票,表示他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保证王智涛不是那种会贪污的人。
毛主席非常了解陈毅,他不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陈毅以生命为赌注,说明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毛主席压下心头的怒气,决定暂时不执行刑罚,让陈毅把真相调查清楚。
中央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历时数月,调查组深入王智涛的工作、生活,并对其个人账户进行了严密的审核。
王智涛一直都很冷静,因为他坚信,自己是无辜的,调查组仔细地调查了王智涛这些年来的工作情况、财产状况以及私生活情况,加上王智涛的一些同僚和下属的口供,也都证实了王智涛是一个廉洁的人。
调查组还对王智涛一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王智涛的家属也接受了询问,证实了其生前并无奢靡之风,亦无财产不明之事。
王智涛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冷静,并且主动地向专案组提交了必要的资料,积极配合调查组进行的各项工作。
最后,调查结果送到了中央,经过慎重的审核,确定他并未涉嫌侵吞3千亿台币(旧钱),这个结论不仅让王智涛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让陈毅对他充满了信心。
王智涛在等待案情的过程中,亦是矛盾重重,既有自信,又担忧可能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
陈毅在危难关头对他的支持,使他感到宽慰,因为他明白,就是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总会有人信任他,愿意替他出头。
陈毅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是高兴,自己的眼光果然没有错,王智涛没有辜负自己对他的信任,这个结果不但给了王智涛一个大大的交代,更说明陈毅同志对人性的了解,以及他对正义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