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揣测,耿直的曹德旺颇为不满,专门找来记者澄清了一件事:“我从没有动用过哥哥的政治资源。” 曹德旺成名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不仅是大名鼎鼎的“玻璃大王”,也是个有社会担当的著名企业家。 说起功成名就的曹德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前几年的出镜率相当高。 除了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之外,其快人快语地表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在公众面前讲话从来不藏着掖着,呈现过不少出语惊人的名场面。 在这方面,他跟格力的大佬“董小姐”有一拼,两人总是给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说起曹德旺在社会公益方面的贡献,也是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事情,绝对能称得上是位不吝钱财的慈善家。 但正所谓:“名声累人,是非颇多。”这种现象从古至今屡见不鲜。 随着曹德旺声名鹊起,很多质疑和揣测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比如曹德旺的事业做得如此成功,究竟跟他的哥哥曹德淦有没有关系呢? 因为曹德淦也不是个普通人,在福建政界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担任过漳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 如果曹德淦只是个籍籍无名的普通人,或者也是个从事经营的商人,恐怕也就没那么多言论出现了。 但正是因为他是个从政的官员,且身居高位,很难不让人瞎想,哥俩之间是否存在着什么必然的联系。 至于这个问题,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形成共识。 耿直爽快的曹德旺对此颇为不满,因为这种事毕竟牵涉到了个人声誉上的问题。 退一步讲,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关键对曹德淦的风评和前程会造成困扰。 尽管老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对舆论放任不管任由传播,对无辜之人的伤害不可谓不大,“舌头底下压死人”也不是说说而已。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德旺只得找来记者澄清,为自己和哥哥证清白。 说实话,以曹德旺的行事风格而言,连自己的私事都毫无隐晦之词,在这件事情上也实在没有掩饰的必要。 因为从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曹德淦是1993年才进入了重要岗位,此前只是个人微言轻的普通工作人员。 而这个时候的曹德旺,早已转型特种玻璃的生产制造,成了商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已经成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 曹德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步步拼搏出来的。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发生了变故,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曹德旺。 曹德旺小时候的生活十分安逸,那个时候父亲在上海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虽然不敢说大富大贵,但最起码也是个生活无忧的小富之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父亲卖掉上海的家资,举家返回福建老家的时候,全部家当都被大海吞噬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曹家从小富之家沦落成了生活难以为继的落魄户。 为了生活,曹德旺父亲不得不从零开始,一家老小也在饥寒交迫的境遇中艰难度日。 用曹德旺的话说,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饿得头晕眼花浑身没劲,夜里捂着饥肠辘辘的肚子都睡不着觉。 所以,别看曹德旺现在很富态,小时候也是遭过大罪、吃过苦头的人。 因为家境穷困,他14岁就辍学了,通过贩卖烟酒、水果,甚至还搞过种植,硬是一步步成长了起来,在实践中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执行力和精明的商业头脑。 1975年,还不到30岁的曹德旺,就通过做小生意积攒了5万元。 5万元放到现在,可能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那个年代,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财富。 1983年,曹德旺接手老家快要倒闭的玻璃厂,第二年因为一次游玩的经历获得了灵感,开始进行企业转型,走上了生产制造特种玻璃的道路。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曹德旺就做起了公益事业,截止2020年个人累计捐款已经超过了120亿。 面对令人眼红的财富,很多人都遮遮掩掩不敢说,但曹德旺却毫不避讳,直言“捐出了百把亿,还剩下百把亿足够我们一家人花了。” 连这种事情都敢光明正大拿出来说的企业家,还有必要在“是否借用了哥哥政治资源”这件事情上撒谎吗? 曹德旺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揣测,耿直的曹德旺颇为不满,专门找来记者澄清了一件事:“我从没有
书雁聊人啊
2025-04-02 22:20:34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