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爱凑热闹的胡适,参加了一次酒会,还发表了讲话,在他讲完话以后,李济说了一段话,谁知胡适听完,心脏病却发作了!
1962年2月24日,台北中央研究所为了欢迎新院士,就举办了一次酒会,并邀请了很多名人参加。
这时的胡适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又不好,这种迎新酒会,他本可不用理会,但胡适爱凑热闹,听说很多名人都会出席这次酒会,胡适坐不住了,他就去参加了酒会,还在酒会上发表了讲话。
只见胡适穿了一身长衫就走上了讲台,然后清了清嗓子,看向台下众人,一开口就是语出惊人:“都说文人治学是纸上谈兵,培养不了科学人才,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文人也能培养出科学人才。”
能参与这次迎新酒会的人,都不是吃素的,哪怕发言的是胡适,也有人敢提出不同的观点。
见胡适说出“文人也能培养出科学人才”,有人就嗤之以鼻,认为胡适又在空谈。
胡适环顾四周,发现不认可他这种观点的人,并不是少数,不过他没有生气,而是早有准备。只见胡适抬高了语气,说出了两个人名:“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两个得意门生——饶毓泰和吴健雄,他们的名字,在国际科学界早就声名赫赫。”
胡适这话倒没有夸大的成分。
饶毓泰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研究过气体导电的过程,在当时的国际物理学上名气很大。
吴健雄也不一般,他研究的是核物理,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原子弹研究实验室工作,他长期从事核物理研究,在国际物理学的名气不比饶毓泰差。
现在,胡适为了印证他的观点,把饶毓泰和吴健雄搬出来,可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现场有不少人就转变了看法,认为胡适所言,或许不无道理。
见自己的观点似乎征服了很多人,胡适很高兴,因为经常有人批评他“对中国学术毫无贡献”,这句话就像一根刺扎进了胡适的心,让他十分难受。
如今,胡适就在用自己的门生取得的成就,来回应这种批评。胡适发完言后,一时间没人反驳,这让胡适内心十分得意,正要走下讲台时,台下突然有人问了胡适一句:“科学能否在中国生根?”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学者李济。
听了李济的发言,胡适犹豫少许,但还是点头。
但李济接下来的话,却让胡适沉默了。
李济指出,饶毓泰、吴健雄等人,确实是在中国出生,而且也算是胡适的门生,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和中国没关系,和胡适更是没有半点关系。
因为不管是饶毓泰还是吴健雄,他们学的东西都来自西方,他们学的是西方的理论知识,他们的研究环境是在国外,研究的设备也是国外的设备,他们取得了成就之后,还是留在国外。
“这就说明,我们自己的土壤还不够肥沃!”
李济的言外之意也很明显,那就是,饶毓泰、吴健雄等人取得的成就,是受西方影响,是因为有了西方的理论、西方的研究环境、西方的研究设备,他们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因如此,他们才会留在国外,成了美国的院士,而不是选择回国。
胡适刚才说“文人也能培养科学人才”,又认为“科学能在中国生根”,可学者李济的话,就是对胡适观点最有力的抨击,一时间,胡适就沉默了,因为在绝对的事实面前,胡适无法反驳。
过了不久,胡适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他看了李济一眼,说:“我挨了40年的骂,从来不生气!”
说完,胡适突然跌倒在地。
众人大惊,连忙上前检查,一检查,发现胡适已经没有了呼吸,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很明显,胡适是在刚才的争论中受了刺激,导致心脏病发作,这才会突然离开人世。胡适参加迎新酒会的时候,家人都不在身边,等家人赶到时,胡适已经不在人世,当胡适的家人了解了胡适去世的经过时,并未责怪李济,还让他不用自责。
据胡适的家人回忆,胡适的心脏一直不好,过去一年,胡适的心脏病就发作了3次。
而这次酒会,是第4次心脏病发作。
与前面3次心脏病发作不同,这次心脏病发作前,胡适喝了酒,还和李济等人争论了一番,情绪比较激动,病发时十分突然,胡适的家人又不在身边,无法第一时间给他送上药。
这些因素相叠加起来,才会导致胡适突然离世。
虽说胡适的离世,主因是心脏病,不过也很多人认为,李济的发言,是压死胡适的最后一根稻草。
Jason
能被毛主席、周总理和蒋委员长同时鄙视的唯此一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