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走进政务院,对警卫声称:“我是周总理曾经的妻子,想要见周总理一面。”警卫一脸防备地看着这位妇女。他跟着周总理几十年了,从来就不知道周总理有别的妻子。 妇女却并没有被警卫的神色惹恼,她笑着说:“麻烦你帮我通报一下,总理一定会见我的。” 警卫带着疑惑,去了西花厅,刚好总理出去开会了,邓大姐在家,警卫有些为难地把事情告诉了邓颖超。 邓颖超问道,“她叫什么名字?” 警卫道:“她说她叫范桂霞。” “原来是她!恩来当年曾经和我说起过这个人。”邓颖超说着拿起外套,准备和警卫一起去门口接人。 她吩咐厨师准备午餐:“今天有重要客人来,做丰盛一点,三菜一汤。”然后又让警卫去通知周总理,告诉他有故人来访。 邓颖超出生于1904年,她人如其名,自小聪颖过人,有中超凡脱俗的男儿英气。15岁的时候,已经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1919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五四”运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15岁的邓颖超也加入了这场热血救国运动。 15岁的她登上校园的讲台,慷慨激昂地发表着演讲,一双大眼睛里闪动着热泪,却始终充满坚定的救国热情。 也是在那天,她和运动的领袖周恩来第一次见面了。周恩来很欣赏她,亲切地称她为“小超同志”。两人很谈得来,在一起谈国家未来,谈理想抱负,话总多得说不完。 她觉得周恩来长得非常英俊,而自己长得很普通,她年纪尚轻,报国热情满满,男女之情却迟钝,完全没有往那方面想过。她觉得周恩来就是把自己当个小妹妹看待。 周恩来这时已经是颇有影响力的领袖,时常需要辗转全国各地,但不管他到哪里,两人始终保持着通信。 1920年,周恩来到法国勤工俭学,还是时不时地给她写信,告诉她自己在国外的生活状况。 1923年的一天,周恩来的来信中写道:“小超同志,我希望我们同志间的友情可以更进一步,发展成为明确的恋爱关系。迫切盼复。” 这时候,两人通信已经4年,当初的懵懂少女早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对周恩来自然也是有情意的。当即回信给周恩来:“我同意你的建议。” 于是,两人就这样确立了关系。2年后,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但是因为工作关系,两人始终是聚少离多。 1927年,周恩来到南昌筹备秋收起义,由于连夜行军,不幸染上风寒,各种疾病一起袭来,他很快病得人事不知,眼看危在旦夕。 当时内地的医疗水平十分有限,其他领导很担心就此失去这位可敬的同志,于是便决定将周恩来送往香港医治。 当时局势不稳,若是不隐瞒身份,周恩来很可能会遭刺杀。为了保护他,叶挺等领导决定在香港油麻地租一栋房,让周恩来养病,同时还给他准备了一个假身份:富商李先生。 周恩来的病势十分沉重,需要一个可靠的人照顾,于是组织又安排了一个女党员,也就是黄桂霞,让她作为护工,照顾周恩来的病情,而对外则宣称自己是李太太。 当时22岁的黄桂霞二话不说地担起了这个任务。在黄桂霞的照顾和掩护下,周恩来很快恢复了健康,也没有遭到特务的袭击,顺利地返回了内陆继续在前线战斗。 周恩来非常感谢黄桂霞的照顾,离开香港前,还曾允诺,日后有机会,一定请她到家中吃饭,并引见妻子邓颖超给她认识。 周恩来和邓颖超重逢后,便将这段经历告诉了妻子。 邓颖超听说这件事,想到自己差一点失去丈夫,又想到他生死悬于一线时,自己竟不在他身边,十分心疼。好在有黄桂霞,丈夫才能够平安归来,对于黄桂霞,她只有满心的感激。 所以,当几十年后,黄桂霞来看望周恩来,她怎么能不高兴呢。 她亲自将黄桂霞迎进家中,两人谈了一阵,周总理回来了,于是大家坐在桌边细叙别情。这时候的黄桂霞已经结婚生子,过得十分幸福。三人一边喝着茶,一边畅谈往事,好不开心。 旁人可能会有些疑惑,几十年后,周总理已经用一生证明了他一尘不染的高洁品行,人们相信他不会对妻子以外的女人有想法, 但是当时还只有23岁的邓颖超,对于丈夫和年轻女子同处数月,怎么会没有丝毫怀疑和嫉妒呢? 如果看到邓颖超和周恩来两人恋爱时的书信往来,就知道她为什么那么信任丈夫了。 周恩来工作太忙,没能及时回复邓颖超的来信时,他在信中说:“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 邓颖超回:“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 两人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也是情深意重的爱人,有这样高度契合的精神追求,两人之间怎么可能还会向俗世间夫妇一样,因为无谓的事生出嫌隙呢。 你怎么看?
1953年,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走进政务院,对警卫声称:“我是周总理曾经的妻子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02 09:21: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