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年,刘文静酒酣之际,扬言要砍了李渊的宠臣裴寂。李渊借机杀了刘文静,没多久发生一件事让李渊后悔不已。 隋朝末年,李渊看时机成熟想要起兵,却又犹豫不决。在刘文静和裴寂的劝说下,才下定了决心。 起兵后,李渊委任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让他出使突厥。刘文静不负所望,顺利联合了突厥,避免了突厥的干扰,才使李渊得以安心出兵。 随后,刘文静又完胜隋将屈突通,为李渊的顺利进军关中,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刘文静为李唐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对薛举的的战斗中,刘文静失利,因此被李渊免官削职。 大唐建立后,考虑到刘文静在建朝中的功劳,李渊重新起用了他,任命为民部尚书。 裴寂和刘文静一样,都对李唐的建立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论功行赏时,裴寂的地位却在刘文静之上,这让刘文静很是郁闷。 而且,李渊和裴寂的私交更好,李渊对裴寂总是另眼看待,称呼为“裴监”。甚至上朝时,裴寂都能得到座位,裴寂还能出入李渊的私密场所。 对此,自以为大唐最大功臣的刘文静,一时接受不了。 刘文静因败仗而被“除名”之时,裴寂在攻打度索原时也是惨败,为此丢失了好几座城池。但是,李渊不但没有为此处罚他,还特意前去安慰他。 同样的出生入死,自己能力还比他强,但是待遇却相差甚远。为此,刘文静更是心生不满。 从此,对朝廷中的事情,刘文静总是和裴寂相互拆台。慢慢地,曾经的战友变成了仇人。 一天,在争吵中,刘文静又败给了裴寂。郁闷之极,他喊弟弟陪他喝闷酒。 酒酣之际,他一把拿起身旁的大刀,朝身后的柱子砍去,骂道:“我必砍了裴寂。” 谁知,当天伺候的小妾,正在为失宠而怨恨不已,于是便把这件事情告发了。 这话传到李渊的耳朵里,他命令裴寂和萧瑀前去调查。刘文静向萧瑀说出心中的怨气,可是对于砍杀裴寂一事,他矢口否认。 事后,他又向李渊说:“你对裴寂那么好,我是有些看不惯,但是砍了裴寂只是我的醉话,请皇上见谅。” 许多大臣,了解刘文静的性情和为人,都帮他求情。 裴寂看到这是除去刘文静的最佳时机,趁机在李渊面前挑唆,刘文静对他不敬便是对皇上不敬,必有谋反之意。 这时,李世民来替刘文静求情。从起兵开始,刘文静和李世民走得都比较近,一直替他出谋划策,办成了很多大事,他不想失去这员大将。 李世民对李渊陈诉刘文静过去的种种功劳,并以自己的性命起誓,说刘文静绝无谋反之心。 对此,李渊更是恼怒。刚被他打倒的隋朝让他深知,太子根基的很重要。此时太子李建成根基不是太稳,而李世民在以前的征战中笼络的一些人才,势力超过太子。 看到李世民为刘文静求情,李渊下定处死刘文静的决心。他想杀鸡儆猴,给李世民一个警示,让他少打太子的主意。 还有另外一件不能对人提及的事情,一直埋在李渊的心里。 晋阳起兵之后,李渊让刘文静出使突厥,带回来的消息却是要向突厥称臣。 李渊犹豫不决,而当时的刘文静一心只为了能帮李渊解决他的后顾之忧,便扬言说,如果李渊不能对突厥称臣,他们便不和他起事。 这使李渊不得不对突厥称臣,虽然解决了后顾之忧,最终建立大唐王朝,但是这事李渊一直记在心里。 在起兵中,也是刘文静去和突厥沟通,得到了他们对唐军的帮助,才得以建立唐朝。 其实,在李渊心里,突厥不配和他为伍,他怕别人知道了,对他进行耻笑。而刘文静了解最多的内情,万一他哪天大嘴巴一下,他李渊的脸面何在? 619年9月,52岁的刘文静被处死。 临行刑前,刘文静无比愤慨地喊道:“蜚鸟尽,良弓藏,我刘文静悔不当初啊!” 刘文静被处死,让李世民受到很大的打击,他看到了父皇对自己的不信任,也看到了皇权的无比高尚,坚定了夺位的决心。 刘文静之死,也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贞观三年(629年),已经称帝的李世民为刘文静恢复官爵,并想让他配享太庙。对此,李渊悔不当初。 纵览刘文静之死的前因后果,他是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了死亡。好好的一把牌,被他自己打的稀巴烂。 刘文静虽然凭借实力挣得了高位,却德不配位,心胸狭窄加上口不择言,登得越高跌得越重。光彩耀人之际,也正是风雨欲来之时。 春秋时期,范蠡和文种二人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并助其成为春秋霸主。范蠡随后弃官经商,富甲一方。 临走时,范蠡劝文种与他一起弃官,但文种自认为对越国功不可没,留在了朝中。文种居功自傲,得罪许多人。后来有人向越王进谗言说文种想谋反,于是勾践赐他宝剑,让他自刎而亡。
619年,刘文静酒酣之际,扬言要砍了李渊的宠臣裴寂。李渊借机杀了刘文静,没多久发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02 09:06:41
0
阅读:45